中读

纳博科夫与快乐

作者:薛巍

2018-02-24·阅读时长3分钟

55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663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阿扎姆·赞加内和她的作品

把纳博科夫的作品当做寻找快乐的指南可谓“吾道不孤”。美国评论家埃德蒙·怀特称纳博科夫是“感官和欲望的大祭司”,英国作家马丁·艾米斯说纳博科夫的书“会同时激发人的智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在一些小部头的著作中,纳博科夫更喜欢玩恶作剧和语言游戏而非深入挖掘人的体验。但在他的代表作中,他能创造出特定的气氛,实现更加令人目眩神迷的效果。

赞加内总结了在纳博科夫的作品中能找到各种快乐:人为的和自然的快乐、快乐的片段、用“耳蜗”、“豹纹蝶”词语创造的快乐,描写了纳博科夫追逐蝴蝶,纳博科夫在里维埃拉,1910年在俄国度假时在一个掩映在松树林中的黄褐色球场上打网球。但该书并非一个励志类的享乐指南,不是告诉读者按照老套的办法寻找快乐,而是叙述她被纳博科夫作品中的好奇和狂喜迷住时体验到的快乐。她说:“纳博科夫的快乐是一种独特的观看、思考和理解方式,换言之,是网住我们周围的微粒。”纳博科夫最看重的是他能在记忆中保存、不会湮灭的东西。他在《一封永远寄不到俄国》的信中说:“几个世纪会匆匆逝去,学童将在学习我们翻天覆地的历史时哈欠连天,一切都将逝去,但我的快乐将永存,存在于对街灯潮湿的记忆中,存在于下降到运河的石头台阶上,存在于翩翩起舞的夫妇的笑脸上,存在于一切上帝慷慨地环绕我们的寂寞的东西上。”

阿扎姆·赞加内出生于巴黎,曾任教于哈佛大学。她在《魔法师:纳博科夫与快乐》一书中探索了纳博科夫的《洛丽塔》、《说吧,记忆》和《阿达》这三部主要作品,精选了一些引语、轶事,做了一些点评。她踏访了纳博科夫的许多故居,拜访了他在瑞士克拉伦斯的墓地,发现了许多能把她跟纳博科夫联系起来的东西。纳博科夫在1977年7月2日去世,那时赞加内只有10个月大,但她虚构了一个她对纳博科夫的访谈。赞加内还努力模仿纳博科夫的文风,一些章节的标题很古怪,如《快乐,逆时针》,并配有一句话作为副标题——“作家梦想了一个天堂,读者直接跳进去。”

文章作者

薛巍

发表文章583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4999人

江湖人称“贝小戎”、“小贝”,读书万卷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梁启超

戊戌政变及代际断裂

100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