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军艺岁月:好小说的样子

作者:丘濂

2018-02-24·阅读时长8分钟

100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403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1984年,莫言(左)刚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与刘毅然合影 )

实习记者 刘钰

1984年初夏,当莫言从北京延庆的部队驻地赶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准备报考文学系时,被告知报名工作已经结束了。接待他的是教学秘书刘毅然,协助系主任徐怀中来招生。刘毅然向本刊记者回忆说:“大部分的报名者都是部队推荐的,莫言手里没有官方的推荐信和报名表,却拿出了两篇作品,《售棉大道》和《民间音乐》。之后他也没说什么慷慨激昂的话,便默默地走了。”莫言也还记得第一次与刘毅然的见面,但从另一个角度写了自己的狼狈:“领导让我自己去问问……我电话都不会打,不知道什么叫蜂音,什么叫忙音。进城后,也不会坐公共汽车。一进走廊就碰到了刘毅然。他穿了一件灰色的衬衣,英俊潇洒;我穿着一身的确良军装,背个挎包,汗流浃背。一见他,就‘啪’地敬了个礼,说报告首长……”

刘毅然说他当时尤其喜欢《民间音乐》这篇。它讲的是个性张扬的小酒店女老板花茉莉收留了流浪到小镇的盲人乐师,小镇传开了这对男女的流言蜚语。花茉莉爱上了盲乐师,想和他结婚。但盲乐师发现女老板想利用他的音乐才华作为一种生财之道,悲哀地离去。“我那时写诗,最注意语言,翻两页觉得语言不好就不会往下看了。莫言的小说语言马上吸引了我。”他将两篇作品送给徐怀中,马上得到他的赞赏,获得了提交作品中最高的成绩。于是莫言获得了考试资格,以文化课第二、专业课第一名的分数进入军艺文学系。刘毅然说,他负责考生作品初审,遇到优秀作品,自然会推荐给握有决定权的徐怀中。这对于他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但莫言却一直记住了这件小事的恩情,以后时常在回忆性文字中提及。这成为我们友情的开始”。刘毅然说。

文章作者

丘濂

发表文章128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490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毕业于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美食、传统文化和城市话题爱好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解释莫言

高密东北乡与八十年代文学土壤

125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