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4·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103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最生动的刻薄话往往出自夫妻、父子之间,这里面有超乎常人的了解,更有超乎常人的爱和恨。多了不起的人也保不齐成为反面教材。
就拿清初的大学问家毛奇龄说吧,活到90多岁,有40多部著作收进《四库全书》,这种纪录搁在哪年间也不容易。毛先生著书立传之余,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譬如抬杠。骂同行就说“元明以来无学人,学人之绝斯三百年矣”,不欣赏苏轼近体诗就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还专为批驳朱熹的《四书集注》写了本《四书改错》。被波及的人恨得牙痒痒,几次找茬儿拉着毛先生打官司。您说就这主儿,谁敢说他?谁说得过他?还真有。那就是毛夫人。
上大学时教文学史的女老师,双腿修长秀雅端庄,一副黑边眼镜颇饶风韵,年近40岁却还是资深“剩女”一枚。她对我们说,中国文人毕生最大的心愿无外乎升官发财死老婆。前两个好理解,后者经老师点拨才醍醐灌顶。国人娶妻早是为了有人做饭洗衣服持家过日子,实用难以兼顾审美。一旦成了名,老婆不能升格成古董,想归置归置当废品处理吧,成本太大,只能半扔半供着。中年丧妻的莫大幸福来源于,既可以名正言顺地娶个年轻貌美的“红袖添香夜读书”,还能有题材有心情写点华丽伤感的悼亡诗来。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