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邦德,詹姆斯·邦德,奢侈品代言人

作者:李孟苏

2018-02-24·阅读时长6分钟

39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325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作家伊恩·弗莱明 )

今年是伊恩·弗莱明(1908~1964)诞辰100周年纪念,对出版商和奢侈品牌来说,这是桩大事。企鹅出版社将在弗莱明的生日当天(5月28日)推出一本最新的“007”小说《鬼才在乎》(Devil May Care),它不是弗莱明生前压箱底儿的存货,而是出版社找畅销小说家塞巴斯蒂安·福克斯(Sebastian Faulks)再创作的。小说按照弗莱明的“007”模式撰写,背景是阴云密布的冷战,少不了秘密行动的情节,当然还有异国风情和美人计。不过,让邦德迷忐忑不安的更多是福克斯会为不列颠最有魅力的间谍配置些什么样的新奇时髦玩意儿?

要找出邦德和奢侈品之间的联系,不妨先去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看一个展览——“最高机密:伊恩·弗莱明和詹姆斯·邦德”。展览名字取自一部“007”书名。根据展出的信件、私人物品、作者在世界各地高档场所的账单,看得出为冷战服务的特工邦德在私生活中可以说就是弗莱明本人,他们都有高超圆熟的社交技巧,都有恋物癖。弗莱明在14部“007”小说中几乎把最高端、最奢侈的物质都写到了,汽车、时装、枪械、葡萄酒、手表、古龙水、游艇,而且写得那么自然熨帖,毫无软广告的嫌疑,更无显派的矫情。著名作家金斯利·埃米斯——他曾化名“罗伯特·马克海姆”写过一本“007”小说——对弗莱明的14部“007”小说做了研究后,于1965年出了本《詹姆斯·邦德档案》。埃米斯认为弗莱明非同一般地熟知和掌控着物质世界。书中他提出了一个概念:弗莱明效应。“弗莱明效应”指作者的物质观,它在这套“滑稽、牵强的间谍小说”(埃米斯语)中无处不在。另一著名作家安东尼·伯吉斯也曾评论道:“对物质而不是人物的掌握控制,让弗莱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阅读情趣。”弗莱明的小说写于物质尚不丰富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的读者视“007”小说为成人的童话,今天的读者则将其当做时尚消费指南。1990年之后高端消费品实行民主化的市场策略,读者逐渐积累起奢侈品知识,才理解了邦德的生活方式。1954年出版的小说《你死我活》开头一句“特工的生活总是奢华的”,为“007”“粉丝”津津乐道,和奥斯汀那句“饶有家资的单身男子必定想要娶妻室,这是举世公认的真情实理”一样著名。邦德是一个挑剔的消费者,懂得鉴赏泰亭爵白中白香槟,总是下榻城中最雅致的酒店如纽约圣瑞吉酒店、东京大仓饭店,这正是冷战结束,英雄“007”却红到今日的原因。

弗莱明出身于特权阶层。依照英国上流社会的传统,弗莱明先后在伊顿公学、桑德赫斯特军事学院接受教育,再进入海军情报局做特工是顺理成章的事。服役前,弗莱明到奥地利学习过一段时间外语和滑雪,在路透社、银行界、证券业、《泰晤士报》有短期的工作经历。这期间他在学业和职业上毫无建树,倒精通了高尔夫、抽烟、喝酒、赌博,还有女人。他在埃伯利街的公寓里常常高朋满座,很快博得个雅号“俏哥儿”。家庭的财力,在海军情报局的身居要职(任局长助手),使他熟悉绅士们对奢侈品的使用心得,描写它们时下笔熟练。

文章作者

李孟苏

发表文章3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19人

作家,媒体人,英国文化研究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城邦里的智者生活

希腊文化年精神寻踪

77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