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阿斯马特人和熊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4·阅读时长2分钟

30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53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在阿斯马特人的信仰中,一个人的去世一定是由某个“敌人”引起的,无论是直接致死还是通过魔法的诅咒。因此,每例死亡都需要由敌人的死亡来平衡。一个村庄一定数量的人死去之后,年长的领导者会决定建立祖先柱,同时发动一场旨在恢复世界平衡的“斩首行动”。阿斯马特人不仅会发动斩首,还有食人的恶名。他们并非毫无区别地杀人和吃人,而是将这种行为作为一种朴素的报复。

云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阿斯马特艺术品,仔细观察一下,就能发现它们几乎都来自“纪念迈克尔·C.洛克菲勒收藏”。洛克菲勒自从参加了一次哈佛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对西几内亚的探险之后,就深深迷上了阿斯马特人的艺术与文化。1961年,年仅22岁的洛克菲勒在阿斯马特地区探险并搜集当地艺术品时遭遇翻船,他没有像同行的荷兰人类学家一样攀住船体等待救援,而是向岸边游去求救,并就此失去了踪迹。之后,人们展开了为期良久的大规模搜索,却一直未找到他的踪影或尸体。有人认为他被鳄鱼吞食,也有人猜测,他是被阿斯马特人吃了。由于荷兰殖民者曾在1958年的一次巡逻中杀害了附近村庄的一些领袖,当地人杀死来自“白人族”的人作为报复,也算顺理成章。20年之后,还有人言之凿凿,说洛克菲勒的母亲委托私人侦探找到了他被阿斯马特人吃剩的骸骨。这个故事一直是众多小说和电影的素材,直到去年,纽约百老汇还上演了名为《The Man Who Ate Michael Rockefeller》的戏剧。

对阿斯马特人的想象让我回忆起纪录片《灰熊人》(Grizzly Man)中冰冷的事实。熊也许是猫狗以外最常被拟人化的动物之一,也是动画片中最常出现的卡通形象。但人如果在野生环境里与熊相遇,到底会发生什么?迷恋熊的蒂姆西·崔德威持续13个夏天在阿拉斯加的灰熊栖息地近距离观察和“保护”灰熊。在他和女友拍摄的影像中,他多次冒险靠近熊,呼唤熊的名字,给熊的打斗配上故事性的解说。他在日记里写,我想成为一只熊。然而,熊没有接纳崔德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是吃了他。导演赫尔佐格在片中的评价堪称中肯:我始终难忘的是,在崔德威拍过的每头熊的脸上,我没有看见过亲密、理解和仁慈,我只看见自然界莫大的冷漠。对我而言,所谓熊的神秘世界根本不存在,这眼神只是懒洋洋地看着食物,但崔德威却视熊为朋友、为救星。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清华基因

大学梦想与君子之道

101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