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清华学派和“四大导师”

作者:曾焱

2018-02-24·阅读时长21分钟

151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597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曹云祥 )

清华改制以设立国学研究院为发端。1924年秋,时任清华校长曹云祥开始筹备改制,设大学各学系及国学研究院,留美预备班办至1929年结束。曹请来胡适主持设计国学研究院的学制蓝图,但当他提请胡适为导师的时候,胡适表示自己不够格:“非第一流的学者,不配做研究院的导师,我实在不敢当,你最好去请梁任公、王静安、章太炎三位大师,方能把研究院办好。”三人里,除章太炎未肯受聘,梁启超、王国维先后于1925年春迁入清华园,加上其后从欧洲回国的赵元任、陈寅恪,清华为国学研究院所请都是会通古今中西的一时之选,校内外称“四大导师”。

国学和科学同被重视,倡导以科学方法来整理国家固有的文化,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独成风气的“清华学派”谱系由此生发。虽然1928年后时势遽变,王国维自沉,梁启超病逝,赵元任去了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四大导师”只剩陈寅恪一人还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在训练了4届72名学生后不再开课,但它成功的治学风格和人文气质仍在改制为国立大学后的清华得到了承继。冯友兰、潘光旦、叶企孙、陈岱孙、费孝通……第二代、第三代清华教授集“清华学派”之成,在中国现代学术的形成过程中都成为独开风气的学者兼思想者。

通方知类

文章作者

曾焱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33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清华基因

大学梦想与君子之道

101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