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焱
2018-02-24·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520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画室》 )
荷兰17世纪绘画大师维米尔的名作《画室》,最终归属权重新被置于争议中。3月18日,奥地利纳粹劫掠艺术品赔偿委员会宣布,再次拒绝将《画室》归还给战前的原收藏者莫赞伯爵(Jaromir Czernin-Morzin)的后人,原因是当年这幅画是被有价购买出让而不是劫掠。
两年前这个时候,我正在从阿姆斯特丹转去代尔夫特的路上。这座小城是维米尔的家乡,仍有17世纪和18世纪的景物氛围,遗憾的是没有一幅维米尔的原作得以存留。在“维米尔之家”,陈列了几十幅维米尔画作的复制品,下面写着每幅画的去处——除了荷兰国家博物馆,原作多数都在美国、德国、奥地利等国的几家著名美术馆里。那些复制品里,其中一幅就是《画室》,当时陪同的荷兰朋友特别介绍了这幅画的复杂经历:“二战”期间被希特勒从一个奥地利人手中买走,成为他的私人收藏,“二战”后归于奥地利政府,一直陈列在维也纳的美术史博物馆里。
希特勒对艺术品的嗜好,在“二战”期间曾给欧洲的私人收藏带来一场灾难,以至于在半个多世纪以后,希特勒的“艺术遗产”在德国仍是一个颇为艰难的话题,敏感且令人不安。在1933到1945年间,纳粹以劫掠或“不合适的途径”从法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匈牙利等欧洲国家的博物馆以及富有家庭,尤其是犹太人手中获得了数量惊人的艺术品,所有这些艺术珍品后来都被陆续运到奥地利林茨市附近的奥托塞盐矿中储藏了起来。仅就希特勒个人而言,他就因此而在10年里建立起一个私人图书馆和私人艺术馆,分别收藏了1200卷图书和4700多件珍贵绘画。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30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