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宇凌
2017-05-27·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675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1848年,俄国诗人米哈伊尔·莱蒙托夫已经在决斗中被一枪打死7年之久,他数次被禁的诗集《天魔》才得以首次出版。这首长诗莱蒙托夫写了一辈子,从十四五岁开始,直到去世前两年的1839年才完成。
1885年,另一位米哈伊尔正在基辅著名的东正教圣西尔教堂参加壁画修复,同时开始在莱蒙托夫这首诗作的启发下构思同题油画。后者就是19世纪末的俄国异类画家:米哈伊尔·弗鲁贝尔。
米哈伊尔·弗鲁贝尔出生于一个俄罗斯贵族家庭,他的创作在俄罗斯新旧交替的“白银时代”——19世纪晚期。具体地说是在俄罗斯19世纪末到20世纪大革命前的25年(1892~1917)。“白银时代”的重要精神产物包括诗歌、绘画和戏剧,这三个领域的创作也几乎难以分割。在视觉艺术范围有两个方向:首先,朝向现实和未来的是著名的“巡回画派”,艺术家要求走出学院,走出古典绘画的僵硬主题,走向俄罗斯大地和人民。不再画希腊、罗马或者东正教人物,而是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大胡子的俄国农民……另一个方向则是朝向过去的“俄国象征主义”运动。这个运动强调高度个体创造力,想要“在当代的世界弥补个人和自然之间的深渊”。象征主义运动者把“悲观”和“美”当作这个深渊上的桥梁。理想化的过去,而不是现实,才能给他们那种在个体和自我中寻觅的旅途以某种稳定性。
发表文章48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747人
艺术与考古学系博士, 艺术史学者、作家,著有《竹不如肉—西方艺术史上的权力和身体》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