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九
2018-02-24·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106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最近几年大受欢迎的银行理财产品,在近期接连爆发出违约事件,华夏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在今年到期后,不仅无法兑付原先承诺的11%~13%的收益率,甚至连客户的本金都无法返还。随后,工商银行也卷入纠纷中,浙江金华的10多位村民将1000多万元的征地补偿款购买了工行的一款理财产品,结果资金被易手,其中有400多万元无法追回。巧合的是,无论是华夏银行还是工商银行,都将原因归咎于员工个人私自兜售,和公司行为无关。无论事实真相如何,银行理财产品在经过最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后,各种风险已经开始浮出水面,这种风险不仅涉及投资人,更事关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
按照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9月末,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6.73万亿元,比2011年末的4.59万亿元增长近47%。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社会融资规模11.73万亿元,银行理财产品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比例的18%。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之大,已经到了让人无法忽视的地步。
银行理财市场在最近几年迅速崛起有其充分的合理性。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有限的背景下,银行之间用以争夺存款的工具很少,尤其是一些中小银行,在和国有大行的揽储之争中处于绝对劣势,因此,很多银行开始设计推出各种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明显高于存款利率的收益率来吸引资金,相当于一种变相的利率市场化。而对于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而言,在投资渠道有限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是一种很好的战胜通胀的工具。所以,从2009年以来,国内的银行理财产品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自有其合理之处。
发表文章412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3712人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