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品牌式偷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4·阅读时长2分钟

38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259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耳东每 图/谢驭飞

就在距离抵达单位还有200米的一个拐角,耳机里卡洛尔吟唱的《秘密》忽然断了,第一感觉耳机线从手机接口脱落,第二发现外衣里的手机已经不知去向,3分钟后抵达单位拨打,发现已经关机。用了9年的SIM卡被偷,这是一件懊恼的事情。更懊恼的事情在于,《无间道》中黄警官遇害时那段背景音乐的忽然中断,对大脑皮层的休憩影响不好。最懊恼的,则是与他人在感官和敏锐性方面较量的完败,输给无名鼠辈总是一件很令人窝火的事情。

人之常情:被无名蟊贼得了手,总会自我感觉很差,也不好意思对谁自述倒霉。心态好的,就权作是把自己的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让闻者开心一下。琢磨琢磨,下意识地想起初中刚学英语的时候被灌入的一首诗:“Tinker,tailor/Soldier,sailor/Rich man,poor man/Beggar-man,thief……”看来“老外”三四百年前就知道在童谣中灌输了“小偷”这个概念。

小偷是一个古老的行当,属于“三教九流”中的“下九流”,一直都被认为是“鼠辈”。《水浒传》中时迁的外形自然好不到哪儿去,不过“盗甲”的形象毕竟还是在故事发生的千年之后上了邮票。同属于北宋的锦毛鼠白玉堂也是此中高手,不过形象塑造要高大帅气得多,无非就是心狠手辣了一些。无论是《水浒传》还是《七侠五义》,是明清人对于几百年前事情的记录,对这种见不得光的行当,隔代叙述有特别的好处——不会引起当世的恐慌。所以,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小偷形象,还是现代人造就的、处于明朝的楚留香。回到录像带流行的年代,秋官把盗帅的形象传播到了中华大地很多老少爷儿们心中,拿扇子比划的自然不少,也会有人想象和自己有关的情节:你自作聪明地把1克拉的钻石藏在冰箱那一年多没有化霜的冷冻箱内,回家后发现冰箱上贴有纸条“此八心八箭为假,实乃锆石”,纸条上还有着一股子淡雅的古龙香水的味道。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5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100亿太少

中国电影资本疯狂

91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