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和我们一起爬山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4·阅读时长4分钟

39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096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那天倒腾衣柜,翻出来一件还未拆封的快干T恤,是老大让我转交朋友的。算了算,老大已经走了两年了。记得很清楚,他走的那一天,我去了云台山的茱萸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天忽然觉得心里有点什么,就问他是不是去了嵩山。他回短信说:“在少室,刚刚过了将军庙。”回来的路上,就知道了他出事的消息。

在“驴友”圈里,老大被称为“嵩山之子”。圈里爬嵩山的风气就是从他兴起的,没有谁像他那样每周一趟,风雨无阻去了嵩山15年。“驴友”最常走的嵩山5条线就是他和杨菁踩出来的,他对嵩山的爱是到了“痴迷”的境界。我认识他是2001年10月去嵩县的木扎岭,路上几乎对他没有任何深刻印象,个子不高,沉默寡言。我们在海拔1800米处扎营,那夜月光如雪,落叶松的针叶簌簌落下,打在帐篷上犹如细雨。我和老渔夫开玩笑说,要是没他的呼噜声,这觉只怕是睡不好。半夜里人声鼎沸,迷糊中听说有人撞鬼。大家都起来了,热闹了半天,也没看到半个鬼影,事后才知道事主是“生姜”。那时候觉得这人很有点神神叨叨,后来又听说他在登封湖边遇鬼的事情,有人评价他是有点通灵的人。

后来就慢慢熟悉起来。2004年3月,紫晶发起快旅第一次去嵩山连天峰探路,我们都去了。连天峰是少室山的最高峰,非常险峻,至今也没有现成的台阶路可走,普通的游客根本无法登顶。那次我们请了景区的刘海民做向导,一路顺利登顶。下午2点我们开始下撤。老大一个人冲在前面探路,他看好了下山路线,自己先下,然后指点后面的“驴子”一点一点下来。下到了谷底,他的速度快得惊人,有点不顾个人安危的意思,一会儿就不见了。我知道他是怕天黑透了,大队伍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想赶快找到出口。12个小时后,我们终于走出山谷,每个人脸上都是一层厚厚的灰尘,坐在公路边人人一副叫花子的模样。回想起来如果在石壁上的N次攀援一旦失手,后果真不堪设想??危难之时显身手,那次我是领教了老大的厉害。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56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中国电影收复失地

3527块银幕与51亿元产值

64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