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赛
2018-02-24·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176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我在伊朗长大》海报 )
《我在伊朗长大》是一部简洁迷人、富有诗意的黑白动画电影。它根据伊朗女插画家玛赞·萨塔比的同名自传绘本改编,讲述一个小女孩在1979年伊朗革命期间的成长故事。动画一向被认为是一种幼稚浅薄的媒体,不足以承担宏大叙事与严肃的主题,但《我在伊朗长大》却讲述了一个微妙而复杂的故事。长期以来,西方主流新闻界在报道中东问题时刻意忽略的微妙和复杂性,在一部动画片中得到体现,这是一种诡异的反讽。有人把玛赞·萨塔比的漫画比作鲍勃·迪伦的民谣,鲍勃·迪伦用吉他呼吁民权与反战,而玛赞·萨塔比用漫画和动画谈战争、谈政治、谈宗教、谈共产主义,而且谈得妙趣横生,催人泪下,荒诞中有幽默,戏谑处有悲哀,悲哀处又有温暖。
同样的故事,如果拍成真人电影,无非是又一个异国情调的“第三世界”温情片。但黑白动画抽象简洁的特质,使这个成长故事更具有一种普世的味道。正如玛赞所说,她讲述的不是政治,而是爱、家庭、放逐与青春期。
玛赞1969年出生于伊朗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工程师,信奉马克思主义;母亲是服装设计师,参加过反对伊朗国王的游行。若追溯血缘,她的曾祖父是伊朗的末代皇帝,有后宫三千,子孙无数。虽然她并不以血统为荣,但西方媒体因此称她为“黑暗公主”。她与该片另一位导演文森特·帕兰德是好友,同为漫画家,同样擅长黑色幽默,都是第一次拍动画片。片中600多个角色几乎都由她亲自设计与表演,连那只形容猥琐到处撒尿的狗,都是她演出的。法国影星凯瑟琳·德纳芙则为她的母亲配音。
发表文章232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4068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