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潇
2018-02-24·阅读时长1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594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生长在地里,主要食用部分为根部的蔬菜被称之为根茎类蔬菜。这其中包括人们熟悉的土豆、番薯、山药、萝卜、甜菜、大头菜、莲藕……也包括稍显陌生的根芹、葛、朝鲜蓟……每种根茎类蔬菜都有独特的味道,并且不像生脆的叶子蔬菜,它们在生长时从地里吸收养分,营养在储存和烹饪时不容易流失,这让它们具有了“亦蔬亦饭”的双重身份。
在荒时,它们是救命的口粮。《史记》中说:“岷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这蹲鸱,便是大芋头。宋人《玉壶清话》里有一个“芋泥墙”的故事。说某山寺方丈倡导僧人广种芋头,收得多,食不尽,便将其捣成芋泥,糊成一堵芋泥墙。后来遇到荒岁,饿殍满地,而该寺庙的僧人凭借这堵芋头墙,得以独活。直到现在,在南美洲、非洲的某些地方,仍然有以芋头为主粮的国家和地区。
土豆与饥荒密切相连。它传入我国是在明万历间。到了清朝,这外来的高产作物发挥了重要作用。乾隆年间,人口骤增,过百万垦荒者前往西南、西北,种植马铃薯和玉米。乾隆四十九年(1784)毕沅《复奏民生吏治疏》载:“迩年楚、蜀、陇、豫无籍贫民,扶老携幼前来开垦者甚众。”但这救人于饥馑的粮食也会带来饥荒。光绪十五年(1889),川、黔地区“洋芋腐败,不可食,四乡饿殍甚众”。这种情况在爱尔兰表现得更具戏剧性,土豆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自给自足,却用更短的时间,让他们流离失所。
发表文章1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73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