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天目笋干的命运

作者:鲁伊

2018-02-24·阅读时长11分钟

45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620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清代诗人袁枚 )

天和天目笋干的初次亲密接触,是几年前在杭州的一家茶楼。点上一道茶,就有免费的各色水果干果点心小吃源源不绝地送上来,一盘装在小袋里的天目笋干青豆便在其中。打开,拈一条,嚼起来艮艮的,咸咸的,还有点甜辣,口感介于地瓜脯和鱿鱼丝之间,并未见其所以然。

那次临走时,去特产店买了几包袋装的天目笋干。回到北京,仿“张生记”的做法烧老鸭煲。泡发了一夜,烧了几个钟头,结果怎么样呢?不如转述此次安吉之行听来的一个笑话:吝啬人请人吃饭,下帖子说吃鸡,上菜时,却不过一个鸡蛋。吝啬人说,这也是鸡,不过小了点。客人无语,改日另下帖还席,请吃竹笋。吝啬人去了,桌上只有杯碟碗筷。做东的人手拈竹筷说,这也是竹笋啊,不过老了点。

后来在北京的菜市场,也遇到过号称来自天目山的笋干,虽然外观上和在杭州见到的颇不一样。堆在胶丝袋子里,一条条暗黄的笋子上泛着白盐花,广东话里的咸湿,用来形容它倒是最合适。买过一次,泡发时换十七八次水,还是苦咸得要命,好处倒是没那么硬,可除了吃个咬劲,毕竟没什么意思。

文章作者

鲁伊

发表文章5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22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盛世之素

笋 菌 蔬 谷 薯 豆腐

91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