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潇
2018-02-24·阅读时长1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9209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云南中甸宝山村彝族妇女在地里捡土豆,到集市上换大米 )
“一家蒸扣,四邻皆香”
我到荔浦县城的第二天,是2011年的阳历新年。皇历上写,是日巳命互禄,宜立约、祭祀、嫁娶。一打听,青山镇松林村里果然有人要嫁女,便在嫁娶的前夜,随村里人去了这户办喜事的人家。主人家姓刘,现年50岁,有三个女儿,头两个已经出嫁,新年要嫁的是家里的小女儿。新娘子是个圆脸的可爱姑娘,盛情邀请我来参加第二天的喜筵,这样可以“尝一下地道的荔浦扣肉”。她看来十分活泼,只有22岁,但在做父亲的看来,这个年纪“已经不小了”。
因为是结婚前夜,新娘家十分热闹。屋子里人声鼎沸,来来往往的有新娘的家人,也有同村的亲戚和朋友,切肉做菜的,喝茶聊天的,不分彼此,看起来像是一家人。主人家告诉我,喜筵正式开始的时候,要摆开18大桌,熙来攘往的将有百余人。刘家自家的大屋里摆不下,得在上头人家的院子里再摆上几桌。每桌酒席,都有12道菜。取双数,是成双成对的吉利意思。这12道菜是主人家自己订的,但有些传统的东西一定要有。“荔浦扣肉与猪蹄,一个也不能少。我结婚的时候是这样的,她结婚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做法一样,味道也一样,这就是风俗。”刘先生对我说。
发表文章1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73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