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潇
2018-02-24·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83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番薯,又称甘薯、红薯、地瓜、红苕。在中国,人们往往以为这个拉丁学名为“Ipomoea batatas”的东西出自中土,实际上,与玉米、土豆一样,它是“新大陆”的产物。因为外形与土豆相似,且较之香甜,番薯在英文里被叫成是“甜土豆”(Sweet Potato)。只是,与同由美洲传入的土豆、玉米相比,番薯在欧洲显得默默无闻。土豆被看成是“影响了欧洲版图形成的作物”;玉米被认作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典型标本”,而番薯却被极大地忽视了,它只出现在餐桌上,且知名度远远低于它的兄弟土豆。而在中国,它发挥的作用有似于西欧的土豆: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且推进了人口迁徙。
与欧洲人相比,中国人对于番薯的态度要热情得多。这或与“误为己出”有一定关联。人们往往将它与土生的“山薯”混为一谈。后者出现在《南方草木状》里:“甘薯,盖薯蓣之类,或曰芋之类,根叶亦如芋,实如拳,有如瓯者皮紫而肉白蒸煮食之,味如薯蓣,性不甚冷,旧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业耕稼,唯掘地种甘薯。秋熟收之,蒸晒切如米粒仓圃贮之,以充粮糗,是名薯粮。”这个误会,直到明朝才被解开。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上说:“闽广薯有二种,一名山薯,彼中固有之,一名番薯,有人白海外得此种。”
番薯传入我国的时间是明朝的万历年间,从安南(即今天的越南)与吕宋(菲律宾)引进。西班牙人占领吕宋后,将从美洲带回的番薯种于此地,却发现此地风土十分适合番薯的生长,数年之内“被野连山”。最初将其引进中国的是广东和福建人,广东与福建也因此成为中国最早的番薯种植地。
发表文章19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73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