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作为题材的融资融券

作者:邢海洋

2018-02-24·阅读时长3分钟

56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912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如果说正如拆迁条例的被废止,民意能够影响政策,证券市场似乎是民意最多,但又最没影响力的地方。每天,市场都以大量的口水揣度着“上意”,创业板揣度了10年才有结果,现在,市场的精力又放在了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上。颇有媒体言之凿凿:1月4日融资融券要推出,可事后证明又属一厢情愿。

股价上涨需要理由,传言于是填补了官方渠道的空缺。1月5日,市场本是惯性下跌,但光大证券却很快涨停,券商股全线收红,整体涨幅达4.73%。其中,太平洋和长江证券涨幅超过5.5%。光大证券2009年8月18日上市,上市4个月后首日狂热的投资者终于被解放,解放他们的理由便是今年3月将推出融资融券的传闻。在无须过多网点投入和硬件投入的情况下,一项新业务即可大幅度提升券商的收入,进而更大幅度地提升其盈利能力,这项业务非融资融券莫属。融资融券既可为券商带来增量的手续费和利息收入,还能提升券商的资金运用效率,并且增量资金的进入有利于带动成交的活跃,提升整体成交金额水平。据中信建投研究报告,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长远看对券商业绩的贡献合计可以达到40%,其中,融资融券可以提升券商收入30%,股指期货占到10%。2009年度券商佣金收入高达728亿元,较2008年增长超过六成。若融资融券推出,意味着一年两三百亿元的收入不请自至。

传言也并非空穴来风,《中国证券报》这样的官方媒体以头版社评的方式推测融资融券或将先于股指期货放行。这些创新性产品出台前,我国的股市没有看空机制,也没有杠杆机制,所谓没有“厚度”。在这个产业转型、分配转型、国家连续出台重大区域规划的时刻,资本市场的结构调整也迫在眉睫。现在的单向且单一的市场结构之所以“红火”,全靠其垄断地位,一旦资本市场开放,显然不堪一击。大的经济环境决定的,留给金融市场的创新时间并不多,创业板开通后,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的出台也的确该提上议事日程。

文章作者

邢海洋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92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财富,不可承受之重

北京大兴弑亲案的村庄调查

79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