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4·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40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沈立 )
沈立在北京昌平的王府家庭农场有两亩地,每当周末的时候便去和白菜、莴笋、黄瓜、西红柿、油菜和玉米等做伴。2009年白菜丰收的时候,沈立的亲朋好友都收到了他的白菜大礼。“我们正在倡导缩短‘菜地与厨房’距离的活动。”沈立告诉本刊记者。倡导在都市花园与绿化区种植健康蔬菜的“品尝风景”运动发起人罗杰·杜瓦隆(Roger Doillon)去年3月20日通过请愿,成功地让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将白宫南草坪改造成菜园,这里种植出的有机食物将供“第一厨房”和华盛顿其他厨房使用。在法国小镇依云,沈立看到镇中心马路边的草坪已经被白菜和南瓜等“可以品尝的风景”所代替,就算还种着草,种的也是像茅草、狗尾巴草这样不需要人特别侍养的品种,天养天成。沈立认为,在花园、小区绿地、阳台、房顶、路边道旁种植有机蔬菜将成为城市乡村化的一个标志性运动。
“如果以零碳为中心划一个轴,那么普遍意义上的低碳概念,只看到了零碳的左边,即有碳部分,而忽略了零碳右边的有氧部分。”他告诉本刊记者,“在碳和氧的排放标准上看,‘原生态’是最好的。在美国有那么一群人,杜绝使用一切现代化手段,在他们的部落里连电话都见不到,这样是可以做到零碳。在我们贵州省的一些山村里也能做到零碳,原始森林、草原、南北极等都是很好的地方。”但沈立认为,绝对的零碳是极端的:“人的认知总是由标准答案组成的,非此即彼。但世界并不可能从高碳一下子变成绝对的零碳,你不能指望一个充斥着造纸厂和化工厂的工业化、重污染的城市一下子变成原始社会。”对于低碳化,他愿意持一个更宽容的看法,他更关心的是如何将城市生活方式转为乡村生活方式,从而加强有氧部分。
“我始终认为,城市只是人类的一个中转站,最初人从乡村中来,最后也会回归乡村。”沈立2009年在美国乐活圣地科罗拉多州的波德(Blouder)以及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科杰斯小镇旅游,他看到那里最发达的部分不是在城市,而是在乡村。沈立认为,欧洲和日本目前在时间上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也就是“生态文明”时代,不再处于不节能不减排的现代化阶段。由此,他发起了一个“新上山下乡”运动,意在将资本和知识引入农村。“发达国家的农民都是知识分子,而我们的乡村里还多是不了解城市、现代人价值取向以及交流沟通的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教育的结果也不是将知识带入农村,而是使得更多的人从农村走向城市。所以现在我们的小城市在大城市化,大城市在巨大城市化,这也是高碳的来源。”沈立提倡的“上山下乡”,本质上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变迁的一个美好愿景。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47986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