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冬婷
2018-02-23·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47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1992年,吕植(中)和老师潘文石(左)、野生动物学家乔治·夏勒在秦岭研究大熊猫
)
三联生活周刊:这次“未来科学家”计划收到了56个有关环境保护的研究实践方案,你个人怎么评价这些方案?
吕植:坦白说,报名人数比我想象的少了很多,说明这个话题在大众的视野里还是非常边缘的。城市的孩子住在水泥钢筋的盒子里,身边能看到的自然已经非常少了,想为自然做一些事情也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我想这也和我们的教育体系有关系,并没有给孩子留出很多时间和空间来做自主的观察。最近我看到一些学校刚刚开设了博物学的课程,这是很重要的。
事实上自然界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可以成为博物学,随时可以观察到这些变化,思考这些变化和自己之间的关系。我们来做这个“未来科学家”项目也是希望住在城市里的孩子能够建立和自然之间的联系。我想,如果能让孩子通过观察得到一些结果,甚至是解决一些问题,种子就会埋下。
发表文章7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348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三联人文城市奖总策划。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