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维樱
2018-02-23·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97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刘氏庄园前的安惠里古街
)
从刘氏家族时代起,安仁在自有的本土框架内,不断增加外来者,包容吸收新的文化。安仁镇从上世纪初,已经逐渐脱离土地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模式,依靠刘氏家族为首的地方武装和经济势力,建设和发展起来。
镇上最早最古老的街是中心街、天福街和仁和街,它们平行于东南面的斜江河成为安仁镇西北到东南的横向轴线,中心街的北面连接澄平街和商业街,南面接裕民街和树人街,构成了安仁镇南北的纵向轴线。河流的流向、纵横交错的“井”字形街道,确定了古镇发展的空间格局和建筑的基本朝向。
民国初年的安仁,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乡场,与四川省内其他县对比,农工商业都显得比较落后。那时只有一条中心街,清康熙至咸丰年间建,铺面108间。安仁镇之所以能成为大邑东南重镇,完全与刘氏家族的崛起分不开。土生土长的安仁人刘文辉和刘湘本是叔侄,他们逐步扩充实力,登上四川政治和军事舞台。20世纪20年代后期,刘文辉任国民革命军第24军军长、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湘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军长、四川省政府主席,大半个四川地盘成了两叔侄的势力范围。本地依附刘氏家族升官发财的人因此也不断增多,于是安仁镇出了若干个军长、旅长、团长,故有“三军九旅十八团”之谚,从此安仁镇便成为军阀、官僚、地主相对集中之地。
发表文章5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024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