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3·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241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鲍勃·迪伦是格雷尔·马库斯多年观察采访的对象
)
或许因为格雷尔·马库斯(Greil Marcus)的本科和硕士分别读的是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美国研究和政治科学,以《滚石》杂志的助理编辑开始职业生涯的他,在30岁不到的时候,乐评就已经写得风生水起,并在日后被认为是重新定义了流行音乐的报道模式。他的乐评不仅是就音乐而论音乐,而是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中来写,一种音乐或者一个传奇音乐人产生前后的促成因素,他会研究从国家政治到社会学等一系列背景。而且他延伸了美国文学,比如把著名的美国文学中的人物,哈克贝里、盖茨比等引入乐评中作为隐喻的写作风格。而写“猫王”,他会引用D.H.劳伦斯的句子:“人自由的时候是当他生活在充满生机的祖国之时,而不是他漂泊流浪之时。”他觉得这也是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经常唱给美国人听的——但往往被放在唱片的B面。
《神秘列车》的开篇,讲述两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音乐人——白人布鲁斯歌手“口琴弗兰克”和黑人布鲁斯歌手罗伯特·约翰逊,他们的故事令即使是熟悉摇滚乐的乐迷也感到陌生。但格雷尔·马库斯决定由他们开始搭这本书的框架,因为他认为,“口琴弗兰克”的音乐有喜乐和愚勇的自豪,具备早期摇滚乐特有的灵魂。约翰逊则直接在音乐中表达美国生活阴暗的一面,其音乐对吉米·亨德里克斯、埃里克·克拉普顿等人产生过很大影响。他们之后,马库斯才正式进入摇滚乐时代,开始讲述“乐队”(The Band)乐队及斯莱·斯通、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等人,通过他们的故事,读解美国的可能性、限制、机会和陷阱。
当然,讲美国的摇滚乐不可能缺少鲍勃·迪伦,他正是格雷尔·马库斯多年观察采访的对象,于是他写了几本书讲他。《老美国志异》是在国内翻译出版的其中一本,当初在美国出版时被编辑改成《隐形共和国》,去年在国内出版时改回了马库斯最早起的原名。另一本则以迪伦的歌名命名——《像一块滚石》。“很少有一个歌手像鲍勃·迪伦那样,在20世纪的舞台上收集了如此之多的面具。”马库斯写道,“作为艺术家,他风趣、无耻,带有预言色彩和攻击性,可怕而不可预测;而深入他的内心,你却可以听到软弱、沉思,以及前进的愿望与控制力。”当本刊记者问到他美国摇滚音乐人在国家和文化发展中所引起的矛盾和作用,他说答案就在他关于迪伦的书里。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6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