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伟
2018-02-23·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251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西高穴村向西不到1公里是渔洋村,64岁的村会计龙振山是附近的一个著名人物,人称“土博士” )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远征高句丽,路过邺城时曾专门前往曹操墓祭奠,并亲自写下祭文一篇。这是历史有记载的对曹操墓最后一次高规格盛大祭奠。在祭文中,李世民肯定了曹操的雄才伟略,“帝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曹操的声望在唐朝时达到了高峰。终唐一代,留下了大量关于拜祭曹操墓,以及关于西陵(高陵)、铜雀台的诗篇。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李世民、王勃还是刘禹锡,前往祭奠吟咏之时,曹操墓的位置都是清晰而确定的。他们都没有因为找不到陵寝遣怀而扫兴。唐宰相李吉甫在他的重要地理著作《元和郡县图制》中,更是直接指明了曹操墓的位置与距离——“魏武帝西陵,在县西三十里。”
但是唐朝之后,曹操墓的位置随着他的形象变化开始模糊起来。在忠君思想与正统教育的影响下,曹操的正面形象开始有了180度的转弯,成为了虚伪、奸诈的乱世奸雄。及至元末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更加夸张发挥了这种思想,将刘备树为道德正统,曹操则为异端,这成为今天民间认识三国人物的蓝本。及至后来,曹操以白脸造型登上舞台,外表与内心完成统一,就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脸谱形象。
发表文章2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35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