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ADHD倾向:障碍,还是优势?

作者:橡果成长纪

2022-04-06·阅读时长4分钟

3343人看过
ADHD者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全神贯注,在遇到挑战的时候也会兴奋起来,而在没那么有趣、或者没什么挑战性的事情上会体验到很强的乏味感。
ADHD是“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的英文缩写。我们通常会认为ADHD是小孩子的问题,在听到“多动症”这个词的时候,浮现在脑中的往往是一个在教室里东奔西跑、扰乱课堂秩序的男孩的形象。

其实,有ADHD的人可能是个看上去很安静的小女生,也可能是个70岁的老年人。

也许你的亲戚里就有这样的女孩:行为举止文静得体,学习异常认真,但她的妈妈告诉你,“我女儿一学习就很紧张,耳朵旁边的头发都快要被她拔光了呢!”有ADHD的女孩经常是文静的,但她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当她们被限定在方寸之间的课桌上,不会像ADHD的男孩子那样如坐针毡,但她们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去克制自己飘忽的注意力,也要努力地让自己喜欢上“枯燥”的学业。这种为适应伏案学习的环境所付出的努力的副产品就是精神的紧张和焦虑。
ADHD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加,多动的倾向大多会明显缓解。我们很少看到一个ADHD的男孩到了成年仍然在社交场合惹得四邻不安。但是ADHD者的注意力仍然可能与别人大有差别,需要采用一些特别的应对技巧。ADHD者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全神贯注,在遇到挑战的时候也会兴奋起来,而在没那么有趣、或者没什么挑战性的事情上会体验到很强的乏味感,“大脑仿佛关闭了一样”。这是因为ADHD者的大脑皮层需要在比较强的刺激下才能兴奋到足以让他们保持专注的水平。这种倾向并不一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明显改变。很多成年人依然表现出明显的注意力失调倾向,但人们在看到这些表现的时候很容易就忽略掉了,因为它们和儿童的多动相比没那么突兀,也不符合人们对ADHD的刻板印象。

你也许听到一个孩子这么说他/她父亲:爸爸白天做生意不着家,天天晚上跟几个朋友打麻将喝酒,半夜竟然酒驾回来;爸爸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总是“神游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我们很难交流起来;爸爸和妈妈一发生争吵,他就出门逃避去了。这个时候你也许就会下一个道德评判:这是个不负责任的父亲,不称职的丈夫。但是对于心理临床工作者,一个成年ADHD的形象就会同时浮现出来。责任感、教养、教育这些概念也许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个人的行为。根据笔者的经验,不少这样的男性是有成人ADHD的倾向的。他们对于平淡生活的忍耐力有限,希望被丰富新鲜的刺激激动起来去抵御时常袭来的乏味感。他们是创业人群中的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国外有的研究甚至认为,三分之一以上的创业者有ADHD倾向,也会愿意从事艺术、传播、政治等事业。这样的人虽然动力充沛,但也容易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所以ADHD给他们的事业带来推动的同时,依然给他们发展的可持续性带来困扰。ADHD者具有典型的“冲动-敏感型”的气质,既有激情好冒险的一面,又有易于担心焦虑和因循守旧的一面。他们表现出哪一面,有赖于情境和现实因素。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他们可能会爆发出超乎常人的乐观坚韧,在富裕安稳的环境下他却可能表现得懦弱退缩,甚至自理能力都达不到平均水平。所以ADHD者属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物种。
ADHD者之间也有着神秘的相互吸引。如今自由恋爱的文化之下,ADHD者经常相互选择成为伴侣。一个文静好学的女大学生,偏偏被她的那个在一个又一个社团飘来飘去的男同学吸引,而这个男同学对她也是一见钟情。或者反过来,一个板板六十四的“工科男”偏要喜欢那个翻脸比翻书还快的文青女同学。这类校园故事,可以说司空见惯。一个成人ADHD,很容易在人群中发现被压抑下去的那个自己。等到他们结婚生子,他们的孩子在咨询室里给咨询师讲述的就是两个仿佛不在家的父母和一个其实也不在家的孩子的故事(因为遗传的原因,他/她当然也必须努力地应对父母传递给他/她的双份的ADHD倾向)。
Pixabay
根据研究,成人的ADHD可以是儿童期的ADHD延续到成年的,但有些在儿童期并没有显示显著的ADHD倾向的人在成年后也可能表现出明显的ADHD倾向。所以ADHD的成因还有很多谜团没有解开。不过,ADHD与我们大脑的神经生理活动方式有关、与遗传因素有关,这些基本上是明确的。
ADHD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对于不那么严重的ADHD者,可以采用认知行为训练和其他心理治疗方法(例如精神分析)相结合的方案。
ADHD是一种在现代工业社会语境下被定义的“障碍”。能否安静持久地与几十个同龄人一起听讲、跟上大家的学习节奏,几乎成了现代社会青少年是否“正常”的核心标准。然而从ADHD者在历史上的贡献来看,这种“障碍”从创造力角度而言也可以说是一种优势。心理学家研究诸多天才的人格气质,发现这个人群中有ADHD倾向的人远远多于普通人群,比较著名的要数达芬奇、爱因斯坦、莫扎特等“天才中的天才”了。 

菲尔普斯、比尔·盖茨、达芬奇、约翰·肯尼迪都是ADHD患者

不过,当一个人拥有ADHD特质,这特质于他而言是优势还是障碍,恐怕要看这个人具体面对的情境。毕竟ADHD常有,真正做出了创造性工作的ADHD只是ADHD者中很少的一部分。ADHD的拖延、完美主义、共情能力的缺乏、易怒和见异思迁的倾向经常给他们带来挫败,事业容易落入只开花不结果的尴尬境地,人际关系也易于发生龃龉。
通过心理咨询与治疗和恰当的自我调节,有时候需要结合药物治疗,ADHD者的社会适应、成就感和幸福感会有所提高。有时候给ADHD者带来益处的恰恰是他们最不喜欢的外在限制。达芬奇,这个历史上最著名的ADHD“患者”,如果不是有公爵在背后不断地催促和制约他,他未必就能完成《最后的晚餐》这杰作。
END
微信编辑:想想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橡果成长纪

发表文章6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72人

三联少年刊官方公众号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