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晓军
2018-02-23·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90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12月12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来到位于平壤的卫星控制综合指挥所,下达“光明星3号”卫星发射的命令
)
12月12日,朝鲜“光明星3号”第二次发射的成功,一下子将已热衷于“枪长炮短”很长时间的国内媒体的报道吸住了,使很多通过媒体了解军事信息的人,忽略了当天两则很重要的国内军事信息,而这两则信息却引起了国内一些军事迷的热议。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结合几则来自美国媒体的军事信息,讨论的焦点是: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是不是有点儿慢?
从11月30日~12月13日,深受美国年轻人关注的《连线》杂志网站连续发表了五篇文章。这五篇与战机相关的文章,内容分别是X-47B舰载无人机、欧洲无人机的新发展、美空军可能在悄悄发展无人战斗机、美国再次发射迷你航天飞机X-37B和分析美国隐形战斗机的优势。由于这些内容多少都与航空航天装备的发展相关,自然会引起军事迷们的深入讨论。鉴于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和不久前珠海航展上中国对航空航天装备最新发展的展示,一些军事迷认为,美国这次的“舆论预热”,有点类似“冷战”初期美国推出的“大规模报复战略”。简单说,所谓“大规模报复战略”是源于“冷战”初期美国空军的“战略轰炸决胜”思路。这种思路在1953年被艾森豪威尔政府接受后,美国防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竭力主张贯彻该政策。他们的理由是:美国只要在战略打击能力上远远超过苏联,不仅可以遏制大战的爆发,而且因苏联担心局部战争导致大战的爆发,也可以遏制局部战争的爆发。也就是说,60年前美国为在军事上遏制苏联,曾设想过适用空军的“长、重、大、核”,而60年后美国是不是试图用发展“短、轻、快、隐(隐身)”的航空航天装备来遏制中国呢?
对于这种通过历史类比的说法,一些军事迷认为,当年的“大规模报复战略”是基于1945年两次核武器在日本的实战应用而加大投资与苏联拉开差距,最终达到“吓阻”苏联的目的,这与目前美国探索发展“短、轻、快、隐”的航空航天装备还有所不同。虽然无人机和隐形直升机在阿富汗、利比亚和杀死拉登中有过实战战例,但与当年使用核武器划时代的意义不能同日而语。当年美国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的结果是,催生了苏联弹道导弹技术的快速发展,最终迫使美国为能介入局部战争还是重新制定了“灵活反应”的军事战略。而目前美国并没有基于航空航天“短、轻、快、隐”的技术路线,制定出一个真正转型的军事战略。从这个角度看,这应该是美国在产业空心化和人力成本上升后,利用其航空航天及网络通信优势“存量”设想出来的一个遮挡其“战略收缩”的新版本。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