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一些画,一些人

作者:曾焱

2018-02-23·阅读时长8分钟

56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400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陈师曾像》,作于1920年,布面油彩。作者李毅士为最早一批回国实践西画教育的留欧画家之一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藏品数量不少,但直到2008年建成目前这个设施现代化的美术馆后,才有了一个保管条件较好的画库,对藏品的整理、修复和保护逐渐展开。

最新展览“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西画部分”的学术主持、中央美院美术史系教授曹庆晖向本刊介绍,“北平艺专时期”不仅指1946年经徐悲鸿复校重办以后的那所国立北平艺专,还包括在这条主线上数次改名,在民国不同时期由不同政府兴办或重办的几个学校,如二三十年代的北京美术学校、国立艺术专门学校、国立北平大学艺术院校等。以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的叙述,“北平艺专”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曾经风云开合,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最早具有先锋性和现代性思想的阵地,但相较于同一时期对中国现代美术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私立上海美专、国立杭州艺专,“北平艺专”的历史及其影响至今仍模糊不清,其原因恐怕就是由于“北平艺专”的历史递延多变。通过这次展览,研究者第一次试图将这些多变的递延,尤其是20世纪早期对西画引进和实践的历史,以比文字更符于原貌的馆藏作品来呈现。

现在的馆藏中,能够对应到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北平艺专时期”的西画有上千幅,不过所说的西画不仅是油画部分,还有粉画和水彩,而后两种占据了很大比例。具体到每个人,数量也显得极不平衡。留存作品最多的竟是一位在中国生活多年的日本画家,名叫矢崎千代二,此人厌战,在抗战结束后不愿返回日本,把自己的作品全部捐给了北平艺专,徐悲鸿曾聘他为学校讲师。他主要创作在日本很流行的粉画,至今保存在中央美院美术馆的数量有1000多张,占据了馆藏西画的大半。“对于那个时期北平艺专的教学和创作,矢崎千代二应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因为他被聘的时候已经人到暮年,并很快就在1947年去世了。我们现在能查到的沦陷时期的任教名单里,并没有这个矢崎千代二,是否兼过课无从查证,也没有发现在他的影响下形成过一个粉画群体。”曹庆晖说。

文章作者

曾焱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43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公共角色的是非

成龙形象背后

110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