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3·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518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2008年2月4日,马克·博伊尔在他的徒步行走计划途中 )
2009全年,马克·博伊尔(Mark Boyle)一分钱都没花。这一年他是怎么生活的?从他给本刊记者的邮件可以简单总结为:住篷车,自己种菜,出行靠走路、公交车或骑车,仅用3件电器——电灯、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它们的能源来自太阳能电池板。“不仅不花现金,还不用信用卡、借记卡等其他形式的货币。”
博伊尔通过废物利用组织得到一位女士捐赠的篷车,然后与布里斯托郊区一家有机农场的主人谈好,每周为其做3天义工,得以在农场中安“家”。按他以前的薪酬标准,他租得起带阁楼的顶层公寓。日常生活费用是这么解决的:“煤气罐改成采暖炉,做饭的灶是用两个金属橄榄油桶改装的‘火箭炉’,它们都烧柴禾,农场里树木茂密,自然落下的树枝足够用。洗澡,夏天在河里,天凉就用太阳能淋浴器。肥皂是自己种的肥皂草,牙膏是乌贼骨和野茴香籽的混合物。如厕是难题,我造了间堆肥厕所。”堆肥厕所又叫无水厕所,类似中国农村的旱厕所,不用水冲,利用微生物降解污物形成有机肥,很干净没有异味,也适合建在城市住宅里。卫生纸是当地出版的报纸,博伊尔还用过印有自己新闻的报纸。
食物来自4个渠道:“农场里自己种的,野外长的浆果、蘑菇、坚果,当地商店、餐馆丢弃的未变质食物,我用劳动交换的。实验最后一天的早餐是麦片粥,是我为别人干活换来的。午餐是面包、黄油,都是商店扔的——这些食物从来没让我生过病,现在人们对食品安全太过敏,免疫系统都变得脆弱了。晚餐是自己种的蔬菜。”博伊尔是“自由经济社区”(Freeconomy Community)的发起人,2009年他组织了一个社区派对,请BBC美食节目主持人为250名来宾做了3道菜,所有食材都没花钱,一部分是当地野味,一部分是餐馆商店不要的食物,啤酒则用本地植物酿造。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6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