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耶路撒冷之鸽》:一只鸟儿所能承载的爱情

作者:石鸣

2018-02-23·阅读时长6分钟

58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289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本组图片:以色列话剧《耶路撒冷之鸽》剧照 )

“我想你有一只我的鸽子,我也想有一只你的鸽子。”

铺满黑砂的舞台上,两侧垂下的巨幅白纱幕被风吹得阵阵鼓动,像振动的翅膀。曾经热闹嘈杂的整个世界似乎都消失了,台上只剩下男孩和女孩,交换了鸽子,也交换了彼此的爱情密码。“是或否?”一开始就成为一个情人间的问题。从此,青春的秘密被简化成几个简单的字符,都藏在信鸽腿上用丝带捆着的小小鹅毛管里:“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我们坠入了爱河,是的,我们彼此思念,是的,我们没有忘记,是的,我们记得。”

这些细碎如珍珠的台词,加上演员时而一个俏皮的动作,一段优美的吟唱,点缀在琐碎冗长的叙述里,帮助人们捱过了上半场漫长的一个半小时。一开始并没有什么戏剧冲突,只是白描:观众们目睹着相距上百公里的两个小孩如何各自长大,一个是约旦河谷集体农场的寂寞男孩,记事以来就是孤儿,把叔叔婶婶唤作“爸爸妈妈”;一个是首都特拉维夫的女孩,是独生女儿,有一个暗恋她的邻居,爱好在午后的阳光里趴在自家阳台上读书。时间是上世纪40年代初,两个孩子偶然都迷上了驯鸽,而对于几年后就要打一场独立战争的以色列而言,训练信鸽准确传递信息不只是游戏,而且具有军事部署的重要性。接下来的情节几乎是一览无余的:因为驯鸽,两个孩子的人生路线发生了交集,飞鸽传书,他们谈上了一场异地恋爱,战争爆发,其中一个在战火中不幸死去,而另一个幸存者将这份爱情缅怀终生。甚至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判断,死的是男孩,因为他一开始就倒在了舞台上,据那场战争的当事人回忆,他死之前尽全力派出了最后一只信鸽。

文章作者

石鸣

发表文章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2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春宴

节令、食材里的饮食美学

164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