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潇
2018-02-23·阅读时长1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869个字,产生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暮色下的吉马·埃尔弗纳广场。远处高耸的建筑是著名的“香塔”——库图比亚清真寺
)
第13届马拉喀什电影节开幕那天,通往颁奖大厅的红地毯并不算长,亦不甚宽,并排站上四个人,给予女性“优雅摇曳”的游刃之地就局促了。夜幕降临之前,警卫、摄影机、观看者已经将这条短短的“闪光路径”围得水泄不通。红毯是当晚通向大厅的主要道路。在明星与嘉宾到来之前,所有参加颁奖典礼的人,都将从这条红毯上通过,在下车的那个瞬间,他们也会被“不可错失一个”的闪光灯捕捉住。老城里,马拉喀什国际电影节的彩旗四处飘摇,穿着制服的警察在街道上紧密地站立。广场上,树立着巨大的屏幕,供人们在夜里观看免费露天电影——2008年,《卧虎藏龙》曾经在这里放映过。而马拉喀什的民众,对于一切似乎习以为常:汽车与马车穿梭如故,骑摩托车的青年,会不时向印着电影节官方标志的汽车里打量,毫不拘谨地与车中人搭话:“嗨,你是明星吗?”
真正的明星总是姗姗来迟。派翠西娅·克拉克森(Patricia Clarkson)来了,一袭绿色礼服,让人会想起她在《开罗时光》里的优雅的样子。但在马拉喀什的红地毯上,最闪亮的明星通常来自法国。红地毯上的大明星是奥斯卡影后玛丽昂·歌迪亚,穿着她的Dior彩虹连衣裙,风姿绰约。最重要的嘉宾,是来自美国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他也是此次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在当晚,他将电影节的最高奖“金星奖”奖杯递到了韩国导演李秀镇的手中。这位年轻导演凭借其自编自导的长片电影处女作《韩公主》,获得了第十三届马拉喀什电影节的最高荣誉。《韩公主》是一部青春题材的电影,讲述的是17岁少女“韩公主”的转学故事。在第18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夺得了“市民评论家奖”。
马拉喀什国际电影节(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of Marrakech,FIFM)创办于2001年,每年一届,迄今已经举办了13届。随着选片数量和质量的提高,马拉喀什国际电影节也成为摩洛哥规模最大的电影节。参选作品不限于摩洛哥或某个地区,而是来自世界各地。与世界知名的大电影节相比,马拉喀什电影节虽小,却保持了自身独有的特色。这一点,从其入选作品上可以看出来,入选者多来自一些为主流电影节所忽略的地区,同时侧重青年导演的早期作品——此次的获奖者李秀镇即为一例。与此同时,也会有一些国际知名导演参赛,在第十三届马拉喀什电影节上,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带来了他的戛纳获奖作品《如父如子》。
发表文章1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73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