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经济史里的运河

作者:蒲实

2018-02-23·阅读时长6分钟

121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415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巴拿马运河管理人员指挥大型船只安全通过水闸 )

金本位取代银本位

最初,对通货膨胀的政治支持集中于发行更多纸币的建议,但是在19世纪90年代,自由的银铸币制度成了提案的核心。从纸币到银币的转变,部分反映了某种程度上对保持安全性机制的要求,这种安全性是由商品本位来支撑的。但是银也有更多的实际的政治机会。因为银产业,尽管从总销售量看还处于次要地位,但在许多西部州它都是非常重要的。

贬弃银币发生在1873年。这是立法的结果。这一立法在当时并没有引起注意,但随后成了著名的“1873年的罪恶”。这一立法仅仅列出了要铸造的硬币,罪恶是因为其中漏掉了银美元。当时,市场上的银价高于每371.25格令1美元,所以这一遗漏并不要紧。后来,由于新矿的开发,欧洲向金本位制度的转变以及价格水平的下降,银的价格下跌。自由银币的发行不久就停止了。1896年,世界黄金供给开始扩张,南非、西澳大利亚和其他地方发现了金矿,还发现了利用氰化法从矿石中提取黄金。这一方法对南非至关重要,并且在其他许多地方也非常有用。1897年之后的一段时间是金本位制的全盛时期,该制度在这一时期的成功常常被金本位制的鼓吹者提及。汇率固定了,鼓励了资本跨越国界的自由流动;长期价格趋势令人满意。但短期产出和价格波动远胜于“二战”后的货币体系。在它的全盛时期,金本位制的表现某种程度上却是偶然的:在没有导致过分通胀的情况下,充足的黄金供给促进了世界金融体系的发展。

文章作者

蒲实

发表文章153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982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巴拿马运河与美国崛起

两洋枢纽:100年权力演变

128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