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杜尚

作者:曾焱

2018-02-22·阅读时长3分钟

99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27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杜尚 )

经常穿一件粉红色带有绿条子的衬衫,几乎不停地抽哈瓦那雪茄,很少出门,很少见人,既不看画展,也不去美术馆——这是杜尚晚年的经典形象,叙述来自美国抽象主义画家马塞韦尔。看过杜尚照片的人,会记住他嘴角上总有一抹不易察觉的优雅的笑意,略带一点点嘲弄。另外,绝对瘦削。这些都显示他是一个典型的法国人。

杜尚出生在诺曼底布兰维尔(Branville)市一个富有的传统家庭,家人关系温和而有教养。无论之后他的艺术多么惊世骇俗,他本人始终保持从小熏陶而来的法式绅士风度。他在年龄上和毕加索相差不过几岁,但毕加索属于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艺术,杜尚却被尊为“后现代之父”,因为他的艺术几乎超前了同时代人半个世纪:杜尚的出现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艺术的进程。他让“艺术”回到最朴素的梵文源头——“做”。表达异常彻底,将人生和艺术之间的界限无限消解。他在每件作品中隐藏的旨趣,以及纯粹个人的、远离社会性目的的生活方式,都具有超越时代的巨大吸引力。波普主义、偶发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战后几代艺术家都受到杜尚指引。

杜尚无意成为那种“职业的、过所谓艺术化生活的”艺术家。20世纪第一个10年,青年杜尚曾靠近过立体主义,但团体的狭隘令他厌倦。于是他离开艺术圈,在巴黎市郊一家图书馆做了几年管理员,之后远走美国。在纽约他以教授法语为生,仍过着仅以好奇心和艺术发生关系的半隐居生活。为了好玩,杜尚为自己设计了一个终身游戏,也是他纽约阶段革命性的作品:身份置换。他本来想“变身”犹太人,但重新拥有一种信仰的过程有点麻烦,于是他选了“改变”性别。杜尚创造了一个“女性”——罗丝·瑟拉微(Rose Seravy),在各种公开场合扮成“她”的样子,比如参加朋友画展,去剧院看戏,并请超现实主义摄影家曼·雷为他拍摄了“作为罗丝·瑟拉微的杜尚”系列。这个“女人”也经常出现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名字都十分古怪,比如一个装有大理石方块的鸟笼装置被他取名为《为什么不打喷嚏,罗丝·瑟拉微?》。他看起来和这个“女人”雌雄一体,让她在自己的生活里存在了几十年,大有庄周梦蝶的东方哲学意境。1941年,在巴黎隐居十几年的杜尚宣布公开新作,说明仍是“由马塞尔·杜尚或罗丝·瑟拉微呈献或创作”。

文章作者

曾焱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2126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法范儿

法国文化精神中的50个角色

170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