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此葵,彼葵

作者:曾焱

2018-02-22·阅读时长8分钟

44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479个字,产生1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2003年夏,在土耳其马尔马拉海峡的沿海荒原上,许江不期遇见了那样一大片葵园:已经完全干枯,但仍挺立,和小亚细亚平原的土色浑为一体,千万老葵漫无边际却朝向同一个方向,太阳正在其后徐徐落下。“那一瞬间我特别感动。”许江说,“100多公里外就是特洛伊古城遗址,那种千年沧桑和葵原一岁一枯荣的生命成长形成了强烈反差,撞击着我,所以那里后来成为我绘画葵园十几年的起点,也是我画布上无数葵园的一个母园。”


许江

许江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中,1982年从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油画系毕业,2001年成为中国美院院长。他自述在绘画过程中一直寻找能够打开他们那代人心扉的东西,为此走过很长一段路:做过观念艺术,实验过材料的东西,也画过城市的历史上空,但无论怎样,总觉得仍然缺少能够点燃人的一种东西。

在那一年,那一刻,他确认自己找到了:葵。异国荒原上的群葵,其实是瞬间洞穿了他层叠在日常之下的全部历史记忆图像而将它们汹涌释放。在后来的日子,许江反复跟人讲述过这个场景,也写进了自己的日常手札。许江小时候在福州一个中学校园里长大,后来下过乡,做过民办教师,直到高考恢复考入美院。在许江心底,向日葵就是他们这代人的群体性精神意象,曾经令他们热泪盈眶。“一代代青年像葵一般在阳光灿烂之后突然夭折”,随着社会的复苏,“又逐渐与生机相遇”。2004年,他开始动手绘画《葵园十二景》,他的艺术世界里面从此就只有葵了。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曾焱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23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一个作家的“野蛮生长”

张贤亮的人生考察

123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