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年就是心里的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2·阅读时长5分钟

83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556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英珂
插图/张杰客

2015年,18岁的女儿决定去美国读书。这一年的春节我们一起做了很多我记忆中小时候的年菜,她帮我打下手,我给她讲我们小时候的年。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是觉得也许从今往后可能会有相当一段长的时间我们一家三口很难在一起团聚过年了。因为她需要时间读完她的大学,她需要时间去适应新的工作,她需要时间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付出努力。而这些时间都不可能为我们的年让路,所以,2015年的春节我们家过得比较隆重。我记得我做了她喜欢的素什锦、油焖虾、干烧鱼、冰糖肘子,以及家传的全家福大砂锅。记得我跟她说希望她以后无论在哪儿,逢过年还是要做点像样的菜庆祝一下,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哪国,年就是心里的家,年必须是年。

2016年的春节,我们在北京,她在纽约。我们这边的年三十晚上是她的同一天的早晨,我们视频通话,她看到我们餐桌上的菜,激动得大叫。等到了她的晚上,我们的初一早上,她发图片给我:“看,我们的年菜。”我看到了几个姑娘分别做的红烧鸡翅、煎三文鱼、炖菜、回锅肉……也是满满的一大桌,以及几个姑娘欢快的笑脸。尽管我们过的年对于她们来说只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吃完这顿,睡一觉,明天还要继续上课或继续写她们的论文,可是即便是远隔千山万水,气氛还是一样能传递的。年还是要过的。

前几天跟在纽约的女儿通电话,她突然冒出一句:“好想吃北京的糖葫芦,也好想念大砂锅。”我问她,你想家了吧?她说还好,只是累了的时候会想念家里的食物。估计是因为纽约人开始准备过圣诞了,连带着让她想到了过年和大砂锅。

人的很多美好的记忆都是跟过年有关的。

对于我们这波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人来说,小时候过的年更是充满了美好、幸福和新奇。那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令节日,是一年中最快乐的庆典。因为它是由很多平日里吃不到的肉菜、鱼菜等稀罕的美味佳肴,以及只有那几天才被允许拿着副食本去购买的花生、瓜子、香油、芝麻酱、富强粉、好大米组成的。这些稀罕的物品在平时是没有的,副食本上也只有过年的那个月的一栏里才会有这些内容。这些物品是以每人半斤为计量单位的。

当然,在孩子们的记忆中,也许还会有新衣服、新衣服兜里揣着的小鞭炮、提着纸灯笼去邻居家讨要糖果等等这些令人兴奋不已的事情。在没有电视和手机的年代,这些内容会是一整年的期盼。因为相对于众多的普通又乏味的没有任何色彩的日子而言,那几天的美好是可以受用一整年的。

在那样的年代里,过年是念想,是期待,同时也是收获。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日本读书,适逢阳历新年,我被朋友邀去东北的秋田县乡下过了一个日本的新年。那一年12月30日我从东京坐夜行巴士前往秋田县的大曲小城,近700公里的路程大巴车正好走一个晚上,31日的早晨,也就是日本人说的“大晦日”(除夕)的早晨我到了大曲。我的朋友加藤先生是一位基督教的牧师,平日里他的家只有他和太太两个人,因为过年,两个在仙台工作的儿子也都带着家眷回来了。这个年,加上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外人,一共有八口人在一起辞旧迎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环球寻味记 | 2017

以食为旅,四海一家

400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