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14·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55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一
2010年春节的时候,我正和12位大学同班同学一起在西班牙古城萨拉曼卡当交换生。那是第一次在外过年,大家心中多有激动,准备起年夜饭来也是格外认真。早早约定好在租住房子最大的一家摆席,其他各家出菜出粮出力出锅。我家正是分配到“出锅”的那个。除夕那天中午下课以后匆匆回家取了大炒锅就往聚餐大本营赶去。一年三百天晴天的西班牙唯有冬天湿润多雨,被好天气惯坏的我们每每忘了带伞。依稀记得那天出门没走几步就下起雨来,而且越下越凶,我扛着一口锅站在路口等绿灯的时候,身旁一同等待的西班牙路人阿姨好心地把伞凑过来给我的锅挡了挡风雨。两人,一锅,一伞,如今想来还有点忍俊不禁,倘若画成动画,大概颇有点温暖的滑稽感。
萨拉曼卡依山傍水地势起伏很大,平日步行起来都是“上上下下的享受”。那天我和锅在经历了好几番上坡下坡之后终于抵达根据地,推门进去,大家早已热火朝天地做起准备工作。几位大厨掌勺,其余的打下手,剁饺子馅的咚咚锵锵声里,“东道主”班长大人独坐一隅拿红纸剪出镂空的花往她家窗户上贴。天南海北的一群人聚起来,单是关于过年的童年记忆就能聊上好久,年夜饭的习俗和花样自然比往年更丰富。必不可少的饺子年糕、用来努力加餐饭的红烧肉和咖喱鸡、朝鲜族同学传统里的紫菜包饭和鸡蛋卷陆续登场,更有传统年夜饭里的稀罕物:留学生聚餐必备的火锅。此外,还有平日难得一见的豆腐。萨拉曼卡城市太小,新鲜豆腐难买,这块豆腐是前一周周末有学姐从首都马德里来萨城时特地拜托她捎来的,一道家常豆腐被大家视为珍宝。
说是年夜饭,其实是西班牙时间的“年午饭”,加上7小时时差,正好赶上国内的团圆饭。那时候还没有微信,大家边吃着饭边挂着各自电脑上的飞信收发祝福信息,还有一台电脑开了春晚的视频直播,听到里面说向海外同胞问候新年好的时候第一次觉得格外感动,我们甚至录了一段日后完全可以存作“黑历史”的视频——凑在相机镜头前模仿春晚里驻外使馆的拜年视频集体喊了一句:“北京大学驻西班牙萨拉曼卡留学生向北大未名拜年,祝全国人民新春快乐!”还没按停快门已经忍不住笑翻一片,视频里也因此留下了我们各种掩面倒地的怪状。
饭后的闲聊玩闹,三三两两歪坐在沙发或地毯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不时用刚从相声小品里听来的梗,说话说累了就来个童年电视剧金曲大放送:从“你是风儿我是沙”到“记得当初你侬我侬”,从“谁能让她降落”到“敢问路在何方”,放到《当》的时候更是全场大合唱地“啊……啊……”起来。
让我们红尘做伴活得潇潇洒洒,
跑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
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
打出这几行歌词的时候,耳边仿佛响起当初的笑声歌声,眼前还有火锅蒸腾的热气里一张张热情洋溢笑容满面的脸。毕业好几年了,大家重又天南海北地散开,更因为专业是西班牙语,我们中有不少人去了南美洲,和北京恰好居于地球的两端,这几年都不曾有机会相见。每到春节总会想念起,那个时候心无旁骛的我们,异想天开的我们,曾经一起过年的我们。
二
2016年春节前夕,父母来西班牙探望我,计划好全家人一起在外过个“外国年”。于是,真正的中国“年夜”的时候,我们正站在巴塞罗那圣家族大教堂的院子里仰望高迪的鬼斧神工。算好了国内的亲人们正在吃饭的时间拨了电话回国,眼前是建了近百年仍未完工的异国教堂,耳边听尚是乳儿的小侄子侄女咕哝咿呀,嘴里和长辈们说着百说不厌的吉祥话儿,真是奇妙的感官组合。和国内的年夜饭现场连完线,我们一家三口去教堂后面一条窄巷里吃了“年午饭”。那是一家连锁海鲜店,依靠巴塞罗那得天独厚的海滨优势,每天一早都会有刚刚打捞上来的新鲜食材从港口运进来,所以每天的菜色常有微妙差别,烹饪方法无非煮汤、煎烤、坨面炸(西班牙人管这叫罗马式吃法)和生吃四种,最是简单却最能保留本来的味道。
发表文章6048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4796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