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粤菜的别样味道

作者:黑麦

2018-02-14·阅读时长10分钟

108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001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澳大利亚的中餐经过了几轮换血,从早期移民的“所谓中式家常菜快餐”,到后来的“精品小馆子”,再到“点心派”“粤菜酒楼”,这些轮替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美国作家开尔文·特里林(Calvin Trillin)曾在《纽约客》上调侃中餐的品类繁多,写了一篇题为《中国到底有多少个省?》(Have they run out of provinces yet?)的俏皮诗,这个资产阶级玩笑虽是过火,也得来些负面评价,但也足见美国食客对于中餐的尝试及底线。然而澳大利亚的食客是优雅且先觉的,早在2000年市区的皮特(Pitt)街开设了西贝(Seabay)西北菜之后,各省风味便接踵而至,北京小吃、天津煎饼,还有大名鼎鼎的四川菜和火锅,让身处澳大利亚的食客们真正见识了中餐的繁多,不仅如此,他们不像其他国家那样止步于在菜单上零点“四川鸡”“北京鸭”这些出处暧昧的菜品,而是更愿意尝试那些从未听说过的菜。

中餐似乎也在澳大利亚发生着变化,作为与西餐烹饪方式最为接近,也最为他国人所熟知的粤菜,也正在以南北、客家、潮州的分支形式逐渐出现,然而其中最令食客欣喜的是,有些粤菜正在以一种“中国融合”或者说“亚洲融合”的形式冒了出来。石锅先生,便是其中一家。


“石锅先生”餐厅老板雷建斌

上午9点,位于伯伍德(Burwood)的石锅先生餐厅厨房已经生起了火,老板雷建斌也换上了工作服跑进跑出,店员们在做营业前的最后准备,备好餐具,在冰箱里加满饮品,将打包盒放在最顺手的地方。或许是希望在忙碌时不那么慌乱,10点30分,厨师们端出来几个菜,雷建斌招呼所有员工坐在一起,他们埋头吃饭,偶尔有人聊几句天,刷刷手机,偶尔有电话响,也会草草挂断,不到15分钟,员工用餐完毕,桌面已被收拾干净,又休整了一会儿,雷建斌抬手看了一下表,马上11点了,他迟疑了一下,打开了餐厅的门。

也就十来分钟的样子,42位客人济济一堂。由于没有预约制,门外等位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这是在澳大利亚不多见的场景,通常澳大利亚人不爱排队,或选择去邻家餐厅,不过在伯伍德这一带,石锅先生的等餐长队是忠实而稳定的。雷建斌从厨房探出头来,对我说:“从早上11点一直到晚上10点,我们就像打仗一样忙个不停,实在累了,就交替着休息几分钟。”雷建斌讲这是他和“石锅先生”的日常。

文章作者

黑麦

发表文章231篇 获得11个推荐 粉丝2330人

沉迷于对抗中年危机的美食作家,对groove着迷的音乐编辑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环球寻味记 | 2017

以食为旅,四海一家

400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