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把墨尔本过成云南

作者:黑麦

2018-02-14·阅读时长14分钟

99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018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总有人会问,你在国外为什么一直吃中餐?对此,很多人的回答是,习惯。是的,人的肠胃总不会撒谎吧,就像电影《米其林情缘》所讲的,总有一种味道让你动容,那个味道来自你最熟悉的地方。记忆总夹杂在深处,或流露于纸上,或藏在舌头的味蕾中间,怀念故都空气的味道,吃不求饱的点心,品一盅当年的温茶,饮一壶不一定解愁的酒,都是生活上的必需,无论交通和现代通讯是否拉近了地域之间的距离。似乎每个人都拥有一本与食物之间的故事集,讲述着交错在昔日时空里的食物之味,无做作之感与无夸饰之辞的日常情感。后来,我听到过关于那个问题最好的回答是,我的胃想家了。


景颇五彩周抓饭

很多年前,有留学生在“豆瓣”的墨尔本小组发帖,说弗林德斯巷(Flinders Lane)的彩云南不见了,吃不到鸡汤米线,求新址。后来这些留言的人在墨尔本大学附近找到了那个带有云南风情的布帘,老板没给新店做广告,推开门依旧客满的样子。对于很多远在异国的学生来说,这家彩云南不只是一家用来果腹的餐馆,它的存在,更像是“家乡俱乐部”,老板好客,较低的价格,偶尔会让人回想起在国内的日子。

这几个月,李怡和丈夫马鹏伟正推敲着新店的装修,我进门时,他俩正和餐厅的团队围坐在几个米线锅前。李怡有点焦虑,毕竟新店装修几个月了,她觉得地砖仍旧不满意,让工人撬了重装,孔雀画也还没吊起来,工期一拖,那个挂在老店门上“十月见”的牌子就像李怡的一块儿心病。马鹏伟倒是显得沉着,“装不好就不开,反正不能凑合”。他说得轻巧,李怡就看他。

“我们两个生活中是夫妻,事业当中是Partner(伙伴)。”马鹏伟介绍完,李怡就补充道:“我们两个是土生土长的‘80后’云南人,性格就是南方性格。”就这样一唱一和,两个人自己聊起了过往。


彩云南餐厅老板马鹏伟和李怡夫妇

2005年,李怡和马鹏伟刚刚大学毕业,大学期间,他们在家里人的帮助下曾经开过一家小旅行社。马鹏伟那时在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眼看着同学们毕业后去了华为、宝洁,还有的去了香港工作,马鹏伟觉得既然自己也想走出去看看,香港也无非是个跳板,不如直接走远一些。正巧那时候李怡的家里也打算让她出国,不过李怡对于国外的生活没有任何概念,家里人觉得加拿大冷,舍不得她去,美国移民难,政局又不稳定,最后想到了澳大利亚,只跟李怡说了一句:“去墨尔本吧,那里气候和云南差不多。”

就这样,李怡和马鹏伟两个人,前后脚,拎着两个行李箱来到了墨尔本。

“我俩申请了建筑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以留学的身份过来,简单地说,我们申请这两个专业的目的就是移民。当时觉得自己也不小了,也不想像富二代那样管家里要钱,过来以后吃饭和住房都挺拮据的,除了学费你猜我们带了多少钱?”马鹏伟问我。

“多少?”

“2000澳元。”他笑着说。

文章作者

黑麦

发表文章23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330人

沉迷于对抗中年危机的美食作家,对groove着迷的音乐编辑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环球寻味记 | 2017

以食为旅,四海一家

400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