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吃不在扬州的炒饭,找一种回家的感觉

作者:黑麦

2018-02-14·阅读时长4分钟

74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291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从中国起飞,要十来个小时,才能跨越太平洋飞至悉尼或墨尔本,漫长的旅途让人不禁产生出一种特别的情愫,记忆中的人、事、物瞬间从内心深处迸了出来,这时,你却发现自己正在去往另一个家园。悉尼的唐人街不止一条街,它是一片方圆两公里的“社区”,来自各地的华人都想涌进来开店、做生意、消费、生活,他们试图把这里打造成家的模样。几步之遥,就是韩国城(K Town),除了招牌的文字换成了韩文,店铺的生态大同小异。如果连居住区都算上的话,澳大利亚有数不胜数的“迷你国家”,人们过着相似而又不同的生活。在距离悉尼市区4公里的新城(Newtown)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聚集在这里,组成了一个没有国度的“文艺乌托邦”,各种美食、咖啡馆、手工店铺、时装、异国发型屋、艺术空间都汇聚在这里,走进任何一家店都像是经历了一场异国的文化体验,在新城,唯一能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这一片建于19世纪的维多利亚建筑。墨尔本也不例外,除了唐人街,也有“小西贡”“小意大利”和希腊街,店主出售的商品大多和自己的国家有关,他们对自己国家的文化记忆似乎也定格在了离开故土的那一刻。


墨尔本的唐人街

有人说乡愁在舌尖,这看起来更像个贪食的借口,不过,吃惯了炒菜的中国人终是不能忍受寡淡的西餐,于是,华人的餐厅总是如影随形。十几年前,澳大利亚中餐厅的名字一概用含糊的地区命名,南方大酒楼、北方饭店、西北餐厅,后来就出现了省,南粤点心、四川饭店、鲁菜、云南米线,再后来出现城市了,北京楼、新上海、成都饭馆、重庆火锅、天津风味,老板们也喜欢在菜单上“画蛇添足”地给菜品添上地名,云南菌子锅、四川腊肉炒豌豆尖、老北京酱牛肉、南京鸭血粉丝汤、广东脆皮烧肉、港式盐焗鸡、台湾盐酥鸡(士林夜市同款)……每个菜似乎都在表达着一种鲜明的地域立场,搞得别国食客不得不去掌握这些烦琐的风味(Style)区别再来用餐。

文章作者

黑麦

发表文章23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330人

沉迷于对抗中年危机的美食作家,对groove着迷的音乐编辑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环球寻味记 | 2017

以食为旅,四海一家

400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