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归来的味道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14·阅读时长5分钟

65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09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贾行家
插图/张曦

一个地方,总会有几种味道能激动似已忘情的游子。下车伊始,最想念的未必是哪个人,但总几种吃食的余味在嘴边。拙于表达情感的人,常把乡愁盛在碗里,洒入五脏六腑。但电视里那种吃到家乡饭后立即老泪纵横的场面,总是不大可信,去国几十载,也不过多吃几碗而已,兼叹息和怀疑,好像总不如儿时的好吃,是的,永远都不如儿时那好吃。好在阿城先生在《常识与通识》里把这个事儿解释掉了:你当情怀的,是一种消化酶,小时候的饮食结构决定了消化习惯,以后就只能吃这个了,不是感情深,反而是毛病多。

可就算知道了又怎样?饮食和感情直接相关,肠胃和心灵有许多近道,对家乡菜的防卫相当顽固,许多人都大有“你可以侮辱我,不能侮辱我的家乡菜”的忠贞,使得本该相视一笑的讨论,常有人民战争的景象。前几年,闲着没事儿看人争论川菜,也许是看不惯四川一方的炫耀,便有人说麻辣味厚的起因皆是贫穷,重庆火锅就是典型,许多川人闻声震怒,齐声要打死那龟儿子。我自揣若是四川人的话,应该不至于生气,川菜和川渝火锅早就霸占了全国,别处人说什么,都可以得意地当作嫉妒。川菜的流行,也许有食材易得、味道好复制的原因,但确实还在于人人喜欢。不过,若是外人不喜欢的,更能加固乡情的独特,可能更有自豪感。我大学寝室同学送了我一捆他自己采的折耳根,我吃了半根以后,开始检讨自己有什么地方得罪了他,他想药死我。上次在北京讲起这件事,晚上请吃饭的是位江西人,含笑把一碗支棱巴翘的凉菜向我面前转,帝辇之下,果然寻什么都寻得到,我早看出那碗里的就是折耳根,塞一根进嘴里,竟然开始觉得有点儿意思了。

黄英文Amble 2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8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4796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环球寻味记 | 2017

以食为旅,四海一家

400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