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14·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872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郑晓蔚
插图/陈昕
一
对我这个成年人而言,过年除了坐等年终奖之外,并不是一件特别要紧的事情,甚至有些许的伤感,又老了一岁呵。
长大了,终于明白为什么只有小孩才喜欢过年。因为在那个年龄段,你是缺乏攻击性和受保护的,所有大人都会包容你、满足你、宠溺你,让你无忧无虑作威作福地生长。而且,你很容易被小欢欣蛊惑,瞬间开心大爆炸。
而当你长高了,就没人再谦让你了——你成为需要跟他们一样抢夺社会资源的人。你开始变得多愁善感欲壑难填,车子票子房子成为你常年征讨的对象,你再也找不回童年时向大人讨得几枚钢镚儿买炮仗的欢天喜地了。
而且,童年过年获得的愉悦感在长大得知真相后常常会“打对折”。比如,小时候你肯定会为轻易缴获了亲戚递送过来的一只红包而感到欢欣,但其实,父母已经放出了同等的血量。这些红包的年味儿也就在懂得人情世故后挥发掉了。
这些可笑的人类呵,非要在过年时来一次毫无意义的基金对冲。
最终,能够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下来的过年记忆,其实也就是饭桌上的味蕾。一大家子簇拥一桌蒸出来的年味,恐怕是一生中唯一不可能再次起获的香味。
二
童年应该是最适合过年的年纪——初尝人世间的欢欣,却尚未开瓶人世间的酸楚。
那也是我对过年记忆最直观最丰盛的时段——而鸡大腿则是当时最具标志性的福利Logo。
乡下的奶奶会在年前把家养老母鸡贡献出十来只作为年货储备,还会特意截取鸡腿的精华部分犒赏我们小的们。80年代,家长口袋并不宽裕,鸡腿属于轻奢品,我也就是在过年期间能够充分享有系统性歼灭鸡腿的口福。奶奶大规模囤积“储备腿”的举动颇得童心,这也成了我这个小吃货年前急盼下乡的动力与念想。
三
镇上距乡下十来公里,爸爸大年三十的早晨便骑着“三八大杠”提拎着我往奶奶家赶,妈妈则忽左忽右地骑行相伴。一路林荫羊肠,树木分不同名目设立多个展区,成片列队施施然地后撤。我问爸爸“为什么树木会动”,爸爸回答说“是因为我们在动”。
爸爸怕我无聊,不时会“手欠”地扯下一片林道叶给我玩,我问这是哪棵树上的叶子,爸爸说“我也不知道”。后来看一位植物学家的名人传记,从小他就是在父亲的指点下认识了许多植物学名,自此对生物学产生了兴趣。我觉得我是被我爸给耽误了。有一年还撞见过一只野兔,我惊喜得连连尖叫。
绿意连片覆盖着沿途的风景带,蓝蓝的白云天也不必发往朋友圈——一切都是人们应得的。骑行大概需要50分钟,我爸那会儿思乡心切体力又好,中途都不带休息的。
四
奶奶家门前有一家小卖部,这几乎是全村人重要的生活补给线。我经常为了在过年期间展现一个更好的自己而主动要求去打酱油。小卖部老板娘每次见我奶奶就夸我“小人精”,因为我会指挥老板娘拿装最满的那瓶。
瞥见这座标志性建筑,我知道拐个弯就到奶奶家了。
门通常会虚掩着,奶奶此时正在农田收割年夜饭的下酒菜,爷爷则去乡村书法家那里求取对联。我会径直寻找存放鸡腿的酱缸,馋一眼码放整齐的鸡腿——如果是当下,我应该拍一张发朋友圈。
发表文章6048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4796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