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门的个神啊

作者:博物猫

2018-02-10·阅读时长4分钟

1867人看过

作者:博物猫


        传统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门神,目的是驱邪避鬼,保家室平安。鬼、邪在哪?你肉眼凡胎的当然看不见,妖魔鬼怪到处都是,“年”不就是离得最近的“妖怪”吗?

 


           门神在典籍中最早出现是在东汉郑玄(127-200)为先秦时期《礼记》所做的注释中。在《礼记·丧大记第二十二》中有:"大夫之丧之丧,将大敛,既铺绞紟衾衣。君至,主人迎,先入门右,巫止于门外,君释菜,祝先入升堂。"  郑玄注曰:"君释菜,以礼门神也" ,也就是古代士大夫丧葬时要请巫祝来做法事,首先要拜祭门神。




        当时的门神是神荼和郁垒,这两位是打哪来的呢?东汉王充(约27-97)在《论衡·订鬼》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有形,故执以食虎。"


        这段文字在今本《山海经》中已经找不到了,有学者认为当属佚文。总之,是出自神话绘本《山海经》。




       随着时间推移,门神天团又加入了新成员,钟馗,秦琼、尉迟恭、关羽、张飞、赵云……有些地区还有文门神,比如包公、海瑞、文天祥等。这些角色的共同特征是正气凛然,勇猛无畏,他们入选是民众呼声的直接反应, 也是王权用人观的体现,想当神,不过政审是不可能的。 尤其在多次改朝换代之后,仍然能保留下来的,身份都是杠杠的,可以视作官方和民间在历史观、价值观的相互磨合中互相妥协和补充的结果。









       

       说到这,要提一下,西方也是有门神的,在古罗马帝国,大门上的雕像是亚努斯(JANUS),这是个双面人,代表过去和未来,出征和凯旋的战士都要从他的门下经过。西方元旦这个月就是纪念亚努斯的,所以英语中的一月(JANUARY)一词就源于亚努斯。


        东西方门神所处的位置相同,但是职责权限不同,深究起来,就是认识世界的哲学观不同,这个问题有点深,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讨论。


在中国,不同地区的门神形态各异,有的凶、有的谐、有的喜,反映着工匠的艺术再创作。其中最有名的木版画有四大产地,一是天津杨柳青,它起于明,兴于清,这里的年画木刻水印和彩绘结合,由于受到画院的影响,人物的头脸多粉金晕染,富有装饰性。

 


其次是四川绵竹,绵竹盛产竹纸,年画风格诙谐幽默,色彩鲜明,构图均衡。


 


接下来是苏州桃花坞,苏州刺绣闻名天下,桃花坞的年画就源于刺绣,所以线条细腻,色彩炫丽;

 


最后是山东杨家埠,它跟杨柳青同源,但是到了山东后,受地方民风影响,想象力丰富,题裁广泛,风格质朴。

 


今天门神也与时俱进了,不再只是驱妖辟邪,还外加烘托节目气氛,装饰家居,门神天团又引入了新成员,有些还是颜值爆表的外援,大有来头。



       

        说了这么多门神后面的文化,现在要说到制作工艺了,传统的门神画,是用桃木刻板,然后刷色翻印出来的,一块刻板会反复使用。为什么不是手绘呢,因为需求量太大,手绘速度根本供不过来,而且手绘的成本太高,普通老百姓买不起呀。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就发明了版画。


 


       在我小时侯,农村里的门神画大多都是单色版画,价格极便宜。 有了印刷机之后,版画才没落了,今天想要版画,可以花大价钱定制。


 


如今人们总说,过年越来越没感觉,除了吃就是吃,那怎么办呢?今年过年,我们和孩子一起制作门神画,增加节日的仪式感。把印刷的成品彻底抛到一边,在互动中让亲子关系更和睦,让年味更浓。


首先是上网搜到白描的门神画稿,挑线条清晰简洁的,然后用A4纸打印出来;

 


接着用毛笔蘸水彩填色,注意别出格。既可以参照传统配色,也可以自己创新;

 


第三步在边缘写上自己的落款画个“印章”;

 


最后,就可以贴出去了。

 


这样的门神画贴出去,是不是很有面子,更能吸引邻居的目光。别让吃饭和看电视成为节日主题,跟孩子一起营造一个浪漫的春节,让年味来的更猛烈些吧。


关注"畅游博物馆“微信号:bowucat


博物猫在2018年推出了”畅游博物馆年卡“,把它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孩子吧。

 



文章作者

博物猫

发表文章6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61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