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当圣母遇上拉斐尔

作者:博物猫

2018-03-07·阅读时长3分钟

2008人看过

拉斐尔·桑西,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1483年,在达.芬奇31岁,米开朗琪罗8岁时拉斐尔出生了,他的家乡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乌尔比诺,现在这座小城里有他的故居博物馆,四周风景如画,但是游人极少。


拉斐尔父亲是宫廷画师,他从小随父绘画,非常有悟性,但不幸的是,8岁时母亲没了,11时父亲也没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拉斐尔家族没什么长寿基因。


拉斐尔一生有两位老师,一是他的父亲,还有一位就是贝鲁吉诺。贝鲁吉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的画家,擅长刻画人物面部表情,其代表作是《基督把钥匙交给圣彼得》



这幅画原是在西斯廷教堂上,不幸的是,后来的教皇又让米开朗琪罗重新装饰教堂,所以这画就被覆盖了,目前是米的代表作,举世闻名的《最后的审判》。


从这画上我们看不出二人的师承,徒弟已经远远的超越了师傅。相同题材的作品表现的更明显。


下面这幅是师傅的《圣母子与圣约翰》





这一幅是徒弟的《圣母子与圣约翰》



看出天才与画家的区别了吗?


拉斐尔19岁时,他的老师说你已经超过我了,去佛罗伦萨吧。天才一出手,就震惊了画坛,从此拉斐尔平步青云,顺风顺水。


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拉斐尔的画就是旗帜,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人性自由,拉斐尔的画将神变成人。如果你对此感觉不深,我们做个比较,你立刻就会明白了。


下图是中世纪的《教皇迎接圣母》




这是拉斐尔反映同样故事的《西斯廷圣母》




看到了吗?上下两位圣母看上去完全不是一个人嘛。


再看一组对比





不用我说,你也知道哪个是中世纪的,哪个是拉斐尔的。


拉斐尔的艺术以优雅、和谐为标志,他笔下的圣母,秀美、圆润,将善良、纯洁和美丽渲染得淋漓尽致。形成了人性化、完美化、偶像化、民间化四大特征。


在中世纪时,圣母表现的阴郁、木然,遇到拉斐尔后,圣母变得肤色红润、体态丰腴,年轻漂亮了。所以说,当圣母遇到拉斐尔,实现了完美的转身,从神还原为人,有血有肉的人,让观者感觉可亲可爱。


文艺复兴直接针对的就是宗教的保守和愚昧,所以拉斐尔的圣母体现了当时主流的审美追求。


同一时期,拉斐尔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1452—1519)那样富于理性,也不同于米开朗琪罗(1475—1564)那样充满激情。


下图是达芬奇的圣母像 ,相比而言,达的圣母更端庄,色彩也更深沉,同时也有更深的寓意。





米开朗琪罗的绘画作品女性通常不是主角,最著名的绘画作品就是西斯廷教学屋顶的《创世纪》壁画。图中的夏娃有着男人一样肌肉线条,体现的是力量和阳刚。




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中有一座圣母雕像,非常动人,但与绘画表现的重点不太一样,耶稣削弱的身体,和圣母宽大的衣服;耶稣平静的神情,和圣母无法掩饰的悲伤。你看同样是宗教题材,同样是圣母,拉斐尔的唯美与米的悲伤形成了鲜明对比。





拉斐尔一生画了300多幅画,除了圣母之外,最著名的是《雅典学院》和《披纱巾的少女》。



前者胜在构图和人物关系的处理。后者胜在色彩的运用和人物形象的真实自然。


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虽然在艺术上都被认可,但在当时,二人却都不如拉斐尔红,达芬奇专心于自己的科研,艺术创作也更具哲理性,教皇不喜欢他,封杀了他所有的科学研究,米则感性十足。


相较于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人缘极好,他的性情就像他的画一样四处受人追捧,也正因他谦虚随和的性格,内心也就没有那么纠结,所以在艺术上也就没有那么高的成就。三位天才虽然生活在同一时代,彼此都认识,遗憾的是并无交集。据说一次,拉斐尔遇到了米开朗琪罗,但是米老师冷淡的走开了。


他们共同之处,就是都没结过婚,都没后代。


拉斐尔于1520年37岁去世,罗马人为他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教皇还坚持把他葬在万神殿,那里供奉的都是神和意大利君主,可见当时三人之间地位的差距。不过今天,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的艺术成就更为后世所认可,所以,不论人还是作品,都要隔远一点再看。


书上说拉斐尔死于疲劳过度,纵欲之后还辛勤作画,总之是很放任自己的。我不同意这个说法,在那个年代,认识一些女人是很惹眼的,在今天,应该不算什么。我个人觉得是体质问题,父母都英年早逝,孩子的体质也不会太好。

黛娃 1人推荐

文章作者

博物猫

发表文章6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61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