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菁菁
2018-02-10·阅读时长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613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时任总理李光耀(左一)在视察房建项目时与居住区孩子们交谈(摄于1965年)
1978年,邓小平开启了一次对亚洲的全方位访问。这一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这一系列的访问成为邓小平准确定位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确定未来中国发展方向的重要参照。12月2日,邓小平约胡耀邦等人在家中谈中央工作会议讲话稿的修改。胡乔木在文稿的最后一页上记录——邓小平谈到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提到收入和住房,他特别举了新加坡的例子:新加坡月收入1500新币有权买房产,5间房子,70平方米,花半年工资。
一个月前,邓小平刚刚访问新加坡。这个小国给他留下了何种印象?根据美国学者傅高义的叙述,李光耀告诉他,邓小平惊叹于新加坡的发展水平,意识到这一定是中国的体制出了问题。一个更直接的观察是,在这个时期,《人民日报》对新加坡的单独报道共有7篇,覆盖新加坡的城市建设、公共住房、工业、旅游业、环境卫生等等方面,其深度和报道频率远远超过邓小平之前访问的其他亚洲国家。
在改革开放的转折点上,新加坡的出现向中国展示了另一种发展可能。1979年,邓小平谈到他对新加坡利用外资的考察,他的结论是:“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不利用太可惜了。”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再次提到新加坡:“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同一年,中国就有400个代表团奔赴新加坡考察。
发表文章143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1762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记者。写字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