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1.1 王维 | 名维,字摩诘

作者:方笑一

2021-07-21·阅读时长6分钟

19748人看过

1.1 王维 | 名维,字摩诘

29.2MB
00:0012:46

三联中读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方笑一,今天我们先来讲一位唐代诗人——王维。

一说到王维,王维到底长什么样,我们不太清楚。我搜集了一些他的像,好像和我心目中间的王维还是有所差别,比如这张像的特点在于其颧骨非常高,脸上还有点横肉,比较凶悍的样子,有点像奸臣,不大符合我心目中间对王维的那种想象。

后来我又找到一幅,这幅也是古书里面留下来的,中间靠上的地方有一个黑黑的东西,这个东西叫鱼尾,上面有个“王右丞像”,因为王维他的官职最后是做到尚书右丞,那么底下是王维的一个线描画,这个好像比第一个更加接近我心目中的王维了。

这张线描画看起来比较简单,于是我再找,我就找到了这幅王维的画像,他脸上带着一种微笑,微微弓着身,好像看上去很谦恭很谦虚的样子,跟第一个满脸横肉的肯定不是一种风格,对不对?但是他的笑,你仔细去看他的眼神,他好像也不是笑得非常由衷,有点狡猾,他好像不想让人家能够彻底地看透他的心意,有点似笑非笑,又有点对对方有所试探,但是看上去他样子好像笑容可掬挺谦恭的。

仔细看了这张图以后,我觉得这个形象最符合我心里对于王维这样一个人的想象。

回到历史的现场,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出生在公元701年,去世是在公元761年。当然他去世的年份,学术界还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公元701年是武则天统治时期,武则天大家知道她统治时期改国号为周,那个时候的年号叫做“大足”,“足”就是脚的足,大足元年。这一年后来又改元,它叫长安元年,所以这一年就有两个年号,这一年唐代还出生了一个大诗人,李白,他们两个是同龄的,但是没有交集。王维去世的那一年是761年,这个时候唐代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了,公元761年,也就是唐肃宗上元二年,大家知道玄宗奔蜀后来就变成太上皇了,肃宗在灵武继位,后来肃宗平定安史之乱回到长安,上元二年王维去世,所以王维按照中国人的算法(按照阴历算),他是活了多少岁?61岁。不是算实足的,应该算虚岁的,古人都是算虚岁的。他字摩诘(应读作 [jié]音频中为口误),这个摩诘我等会还要讲的。他是蒲州人,蒲州在哪里?在今天的山西永济,非常幸运地,山西永济的古城城墙,现在作为一个遗址被保护下来了,王维就出生在那个地方。

回过来说他的名字。为什么要说他的名字,他的名字跟他这个人的一生、他的思想很有关系,他名维,字摩诘,“维摩诘”这三个字其实是不能拆开的,应该把它并拢,因为它是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是佛教里著名的居士,叫作维摩诘居士,这个人长什么样咱们也不知道,但这个人非常有意思,在梵文也就是古印度的文字里头,“维”是降服的意思,把你降服叫你服帖。“摩诘”是恶魔,所以“维摩诘”三个字是不能拆开的,维摩诘就是降服恶魔的意思,因为居士他有神通。王维他爸爸在给他取名字的时候,居然这个名字是拆开的,岂不是成了王维,名降服,字恶魔吗?对不对?那么说明什么呢?说明王维的爸爸其实他不懂梵文的,他就是根据维摩诘的名字,既然是个名字,我把你拆开,但是你不知道一拆开摩诘就是恶魔了,你的儿子字恶魔,这个老爸名字也起得太那个了。那么维摩诘这个事迹在哪里呢?在佛教里一部很有名的佛经叫作《维摩诘所说经》。那么这个经讲的什么呢?讲居士和我们一般的信佛教的人脑海里面感觉不一样,他经常是生病的,对于人生也抱有一种游戏的态度,也不限制自己的欲望,好像很随便的样子。这样的一种做法当然跟佛教对人的要求、对居士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后来释迦牟尼就叫很多人去和他辩论,讲佛教的道理,去了很多菩萨,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辩过他,因为这个人是非常有智慧,不但没有辩过他,他还给你讲一番大道理,那么整个《维摩诘所说经》的前面的部分都是他跟各方佛教的神仙辩论,到最后谁出马?就是文殊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在佛教里是象征智慧的,那么他出马了以后,跟维摩诘辩论,后来佛自己也跟他有对话,实际上也就搞清楚了维摩诘为什么以这样一种好像是游戏人生、很放荡的态度来处事。

我从《维摩诘经·方便品》的前面截了一小段说:

有长者名维摩诘,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本,得无生忍;辩才无碍,游戏神通,逮诸总持;获无所畏,降魔劳怨;入深法门,善于智度,通达方便,大愿成就;明了众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别诸根利钝,久于佛道,心已纯淑,决定大乘;诸有所作,能善思量;住佛威仪,心大如海,诸佛咨嗟!

这个居士他虽然不是佛,也不是菩萨,但是他对于大乘佛教的修习是很有成就的,很有智慧, 后面他种种游戏人生的态度实际上是建立在他人生智慧的基础上。这部经为什么要特别把它拿出来说呢?除了王维的名字是从它中间来的之外,就这个经因为他是写一个居士,说你在生活中间随便怎么样都可以的,受到了广大居士的热捧。像唐朝宋朝那些居士,你不可能因为相信佛教,每个文人都去出家对吧?很多人是在家修行的,在家修行看看《维摩诘所说经》,里面有些事情也可以干,居士同样有巨大的智慧。所以凡是不出家的文人、做居士的那些人对这个特别推崇。

王维对自己的名字是怎么看的呢?我把王维集子颠来倒去读,给我找到一首诗,这个是王维写的一首诗叫《题辋川图》。这个图是王维自己画的一个图,现在已经没有了,现在存世的寥寥几幅所谓王维画的图都是后世的摹本,摹得像不像这个也不知道。王维的《题辋川图》很有意思,他写了一些什么呢?像打油诗一样:

老来懒赋诗,惟有老相随。

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

名字本皆是,此心还不知。

他说,我老了,懒得写诗了,只有年纪越来越大的那种感觉、渐入老境的那种感觉常伴着我。我在这一生是诗人,佛教不是讲这一世、前一世还有来世么,我前世应该是个画家,我在作诗之余不能舍弃画画的习惯,因为我前世里是个画家,所以被世人所知。他说我的名字从维摩诘居士那里起的,维摩诘居士他是佛教的居士,当时我老爸或者是给我起名字的人,肯定是让我能够忘怀得失,不要把自己的身份看得那么重。无论你是个画家还是个诗人,对于佛教徒来说不是什么要紧的事,但是他说我虽然叫王维字摩诘,我对于里面隐含的佛教的理念不能够完全体会,我还是个俗人,他有点这么个意思。当然他话讲得比较含蓄,这个是王维对他自己的名字的一个看法,实际上也是对他自己的个性或者一生的看法,这个是他比较后期的事。

王维的家庭是什么情况?他的爸爸叫王处廉,王处廉原来是在太原祁县,后来迁到山西永济,就是蒲州。关于他爸爸没有其他记载,只说他担任过汾州司马。他的母亲姓崔,是唐代赫赫有名的博陵崔氏。这博陵的崔氏是一个很大的姓氏,很多唐代有名的包括外戚、将领、官员都是姓崔的,都是博陵崔氏,但是他的母亲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经历,她的母亲跟一和尚叫作“普寂”,学佛学了三十多年,所以大家看到这个材料以后就知道王维这个人为什么在唐代诗人中间他和佛教的关系特别密切,他的外号叫“诗佛”,实际上就是跟他母亲的那种学佛家庭环境给他的影响是有关系的。这个是王维自己说的,王维在一篇文章里自己说的,普寂禅师是神秀的弟子。大家如果熟悉禅宗的话,神秀是北宗禅,慧能是南宗禅。

王维是老大,有四个弟弟,第一个叫王缙,很有名,王维安史之乱被迫出任伪官,皇帝要削他的官,治他的罪,结果王缙说我也有一定的官职了,我不做了,你削我的官,我替我哥赎罪,把王维解脱出来。后来王维一点一点官复原职,又做到安史之乱之前“给事中”这样一个位置。王缙对他来说是意义比较重大的一个兄弟,他也留下了一些文章,我后面还会讲到。那么王繟、王纮、王紞三个人什么情况呢?也不是太清楚了。

好,这一集我们讲了王维的名字和家庭,下集开始我将带大家一起看看王维一生的仕途。下期见。

欢迎分享转发

与更多人一起走进

九位诗人的诗意人生

文章作者

方笑一

发表文章73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152人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