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蒲实
2018-02-08·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508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易卜拉欣·塞奥
来北京前,易卜拉欣·塞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察了三天,了解让塔克拉玛干沙漠重生的抗荒漠化和植树造林的进展。塞奥出生在撒哈拉沙漠里的毛里塔尼亚,在进入联合国前,他曾是毛里塔尼亚农村负责森林与抗荒漠化的地方官员。“在毛里塔尼亚,人们的生活如此依赖于自然。只要上游的森林衰退,下游的人很快就只能喝脏水。如果没有土壤的保护,游牧群体就没有动物放牧的场所。”在许多撒哈拉沙漠里的农业国家,“GDP的增长与降雨量的丰沛与否有很强的关联”。毛里塔尼亚是一个曾经发生过严重饥荒的地方,他的工作就曾包括向人们分配赖以生存的必需食品。塞奥对已经全球化的世界的理解,依旧根植于西非社会与大自然所形成的直接关系,他说:“即使GDP已经增长了许多,今天,那里的自然环境依然是异常脆弱的。贫穷的农业国家,经济总是与本地的农业产出紧密相连,不像工业国,可以从别的国家购买农产品。”
塞奥很喜欢使用“美丽”来谈论一些事物。在他看来,撒哈拉沙漠的生活最美好的地方,在于“人们仅使用很少很少的资源,就可以生存下去”。“在大多数撒哈拉国家,人们平均每天仅使用10~15升水,就能够过正常而体面的生活。而在美国和加拿大,人们需要使用60升的水。”在他看来,被精挑细选的超市扔掉的“品相不佳”的水果与蔬菜,也是美的。“丑陋的胡萝卜才是真正的奢侈品——它们那样可爱,为什么要被扔掉?”消费主义的问题是,“通过宣传,有人来决定,只有那5厘米的胡萝卜是好的。可是,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在他看来,撒哈拉沙漠中传统的、土生土长的建筑也是美丽的。“用黏土垒成的圆柱体形状的房屋,冬暖夏凉:在寒冷的冬季,不需要任何的采暖设施就能很舒服;在炎热的夏季,室内非常凉快。现代文明带来了钢筋混凝土与玻璃的豪华大宅,但却增加了各种电力与供暖的能耗。”塞奥赞赏仿生学技术和设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他去德国,看到“被动屋”。德国与瑞典的建筑师从中国长江以南不安装供暖设备的住宅带回经验,“不用电与加热器,就能舒适地居住。这才是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不消费任何不必需的东西”。
对塞奥来说,他愿意为商品背后的东西付出更高的价格:“我需要商品更多的信息:如果它是公平贸易的产物,没有破坏环境,也没有使用任何童工,尊重所有的相关法律,我愿意用更高的价格购买表面上相同质量的商品,因为我有清晰的良知,我希望我购买的东西是干净与恰当的。”在他多年的生态管理职业生涯中,“大自然是被作为最主要的商品和服务提供者来对待的,具有经济学上的重要意义——比如,保护森林,让树的价值比砍伐后的价值能持续得更久;保护海岸,以保持它们的美,使休闲度假的人能够享受旅游资源”。“我们时常忘记,很多根本的商品与服务,是由大自然来提供的。实际上,生态环境是为全人类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特殊资产,也是构成人类消费对象的关键要素之一。”传统消费主义最大的问题也许是,在它使资本主义体系运转起来的经济平衡等式中,并没有对大自然的“资本”进行过正确的估价。生态经济学家们反对消费主义最根本的论点之一,就是消费经济学将地球不可替代的资本(自然资源)视为了收入,这是理论上毁灭性的错误。
发表文章15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989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