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丝路回响 | 玩转巴洛克,“游戏”中国笙:吴巍与荷兰巴洛克乐团

作者:爱乐

2021-03-25·阅读时长7分钟

72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977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张玉雯

中国笙散发着金属质感的音色,用悠扬而绵长的气息,鸣响了我们所熟知的敲钟主题——原本均衡规整而又平淡无奇的八个长音符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光泽的纱衣,呈现出黄昏降临时霞光万丈的色度。而这不疾不徐的笙声,仿佛让时间的流速骤然放慢,悠然地穿越漫长的数千年,开启着从华夏文明古国往返于欧罗巴大陆的漫步之旅。

这是来自吴巍和荷兰巴洛克乐团(Holland Baroque)携手合作的专辑《丝绸巴洛克》(Silk Baroque)中的开场曲,这首《铃声》(What About Some Bells)的寓意也十分有趣,它正如鸣钟一般提示着开场的时刻,只听见极具穿透力的笙响缓缓拉开大幕,将其他音乐家和随之而来的音乐引至舞台,继而轮番登场。于是,笙在开场曲主题叩响了听觉的大门之后便化为暗涌,转成底色。巴洛克的音符有序地渐次进入,琉特琴纤细的琴音零星地点缀着细细密织的弦乐声部,塑造出一种近似静止的流动形态,一时间不禁让人联想起了现代作曲家利盖蒂的《大气层》,用缓慢而幅度不大的行进,减慢了听者呼吸的脉搏,于是心流随着音符的行进而缓行、盘旋、停顿,平静的思绪抽离出当下。

纵然丝绸之路在古代曾经连接着享用饺子与披萨的两大美食国度,但从随后两者之间的互动来看,彼此的文化并不曾产生过多的化学作用,相隔万里的双方依然保持着各自独立的文化系统。诚然,当下的跨界合作常常会将不同音乐源头、种类、风格的多种音乐,实验性地嫁接到一起,但如若不是这一场合作,中国笙、二胡、巴乌与巴洛克音乐的风马牛不相及,让我很难想象它们之间的可融性。然而,第一次现场的聆听便让人心悦诚服,这一场精心编排的音乐合作项目,让我感受到笙与巴洛克的组合,再也没有比他们更贴合、更默契的编排了。在此之后多次聆听专辑,仍不由得拍案叫绝。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8387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