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1-03-25·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06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图 陈曦)
文/一一
坦率地说,我都不知道我遇到的问题是一个真问题,还是一个假问题;是一个身体问题,还是一个心理问题。但我至少可以确定,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群人的问题,甚至是一个时代的共同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的研究生学生们告诉我,他们常常看不进去书,并且普遍感到疲倦。
这个问题第一次让我真切地遇到是在课后的一次闲聊中。
我在一所省属大学任教,上个学期给硕士研究生二年级学生上课。课程是人文社科类的,我采取的是类似于欧美研究生的seminar,费孝通先生曾形象地称之为“席明纳”,也就是小型研讨会。这样的课,要求学生踊跃发言,其他人提出意见及评论,最后老师点评、归纳及总结。但有一点,我要求学生必须提前阅读一些材料,大多是两至三篇论文。
我的理念是,“课堂”绝不仅仅是上课那90分钟,而是提前就开始了,当然也不是下课铃响就结束了。每个走进教室的人都是带着问题、思考、疑虑而来,更是为熟悉今天要讨论的主题而来。事先也不会有结论,结论是在seminar中产生出来。
不难看出,这样的课与以前惯用的讲授型lecture大为迥异,但最为核心的是:事先的材料阅读。
一开始的几次课,学生的阅读还是积极而认真的。但很快我便发现,他们的讨论变得平面化、缺失焦点,或者只是一些个人生活中的想法。他们的阅读要么只读了摘要,要么只是前面几节,要么就是压根没读。因为有没有精读一篇论文,有没有自己的阅读心得,从上课发言中是可以很快察觉出来的。
有一次课后,我忍不住问学生们,论文材料读得怎么样?平时又用了多长时间阅读相关学术书籍?学生们的回答让我很吃惊,他们纷纷表示其实不太读得进去这些论文,对于阅读提不起劲,总感到疲倦。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47986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