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边缘地带”的中心价值

作者:刘怡

2018-02-07·阅读时长15分钟

47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560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伊朗士兵在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扎布尔市边界地区站岗

当奥利弗·诺思(Oliver North)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时,他已经转型成了一位受欢迎的畅销书作家和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众口铄金:一段美国故事》(1991)、《任务达成》(2002)以及《英雄验证》(2013)先后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之后,这位美国前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官员、退役海军陆战队中校在2014年推出了他最新的政治惊悚小说《矫饰的谎言》,并在亚马逊网站上收获了159个五星好评。而他为福克斯新闻频道主持的101集电视专题片《战争故事》,同样因为反响热烈,自2015年1月起开始在福克斯财经频道定期重播。

但诺思并不是由于他的文学天赋而声名大噪的。在29年前那场撼动美国政坛的“伊朗门”风波中,他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里根总统的默许下,诺思亲自押运满载“陶”式导弹的飞机从以色列飞往德黑兰,又亲自将军火交易的回扣用于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前者绕过了政府的正当决策流程,后者则与国会通过的“博兰修正案”直接抵触。但诺思在检察官来势汹汹的指控面前镇定自若,最终洗脱了全部罪名,继而完成了华丽变身。

从“伊朗门”到核谈判,整整30年间,美国对德黑兰始终奉行一种既敌视又接触的政策,必要时甚至不惜采取暗箱操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伊朗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作为一个身处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中等强国,伊朗不仅横跨了波斯湾和里海两大能源产区,而且托庇于位居阿拉伯半岛侧翼的优势,对本地区其他国家具有干预上的便利。美国欲求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不能不顾忌德黑兰的态度,但同时也要限制其政治和安全空间,以阻止伊朗建立地区霸权。不过,伊朗政府秉持的现实主义路线,它对内政的有效掌控,以及与“伊斯兰国”(ISIS)等逊尼派极端势力的对立,亦为美国提供了改善双边关系的契机。在要求伊朗放弃核能力的前提下,放松经济制裁,并借助德黑兰之“势”控制大中东动荡的蔓延,符合华盛顿有限度“重返中东”的初衷,也是美国式现实主义最新的一波复兴。

文章作者

刘怡

发表文章19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502人

身与名俱灭、江河万古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重建信心

做一个智慧的中国股民

139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