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回归黑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07·阅读时长7分钟

56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519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2007年,艾米·怀恩豪斯在伦敦的牧人布什帝国剧场演唱

文 / 张月寒

有一种暗黑般的华丽,蕴藏在这位歌手的音乐中。那种在深夜里能让人坠到很深的自我感觉的枯寒并且始终无法爬出的绝望,这就是艾米·怀恩豪斯(Amy Winehouse)的音乐。最近关于这个已逝传奇歌手的纪录片《Amy》一经上映就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更将人们的目光重新转到这个一生充满话题的女性身上。

艾米·怀恩豪斯出生于伦敦,是一个出租车司机的女儿。她目前最被人熟知的是一张叫《回到黑暗》(Back to Black)的专辑,这是她的第二张并且也是最后一张专辑。她仅凭两张专辑就在世人心中留下一个如此不可磨灭的印象,这和她独特的音乐风格、通俗小报(Tabloid)的轰炸式报道、我行我素的外形(蜂窝头、超短裙、文身、夸张眼线)、对毒品充满争议的态度以及27岁就猝然离世的悲剧有密切的相关。作为一个歌手,她的经历是幸运的、成功的;作为一个人本身,她的结局却是悲剧,感情也不很幸福。

纪录片《Amy》在2011年她去世后即开始筹备,花了数年之久制作,今年终于上映。这部纪录片主要以镜头采访为主,采访对象包括她的爸爸妈妈、经纪人以及她的保镖等。这部纪录片据说披露了艾米·怀恩豪斯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比如她幼年时曾患有抑郁症、贪食症,她的父母并没有为她寻求任何医学援助等。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纪录片中,形象最差的人是她的父亲。他错失了让艾米戒毒的机会并且为了钱曾逼迫她演出。事实上,关于父亲对艾米吸毒的态度早在她那首著名的《戒毒》(Rehab)中就做了不可更改的记录,歌词大意是:“我爸爸认为我不去戒毒也可以。”出于客观的角度我重新翻阅了一本她父亲为她写的传记。全书正像英国人一贯的口吻和生活态度:尽可能的礼貌、美好、温暖,凸现家庭重要的价值观。但整部传记还是毫无悬念地充满溢美之词和故作温暖,像一场被重新粉饰过的现实。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6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8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霸凌的中美之别

少年留学与青春危机

171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