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21-02-19·阅读时长1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376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刘宇
C与Do的纠缠态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音乐都没有书面上的记录,只能通过记忆传承,唱给一代又一代人。随着旋律的篇幅越来越长、结构越来越复杂,只凭口头的传唱难以确保节奏和音准在唱奏时不走样,于是人们便需要统一的音乐文字和符号来记录听觉上的奇思妙想。
C音类(pitch class C of SPN)
科学记音法
当前所使用的最广泛传播的音名记录符号便是科学记音法(Scientific pitch notation[SPN]),同时,美标记音法(American standard pitch notation[ASPN])、国际记音法(international pitch notation[IPN])都是指的同一个东西,是一种通过组合音符名称(如果需要,可以加上临时记号)和标识音高八度的数字来指定音高的方法。
虽然科学记音法最初是作为理论音高(Scientific pitch / philosophical pitch)的伴生品而设计的,但这两者并不具有同等意义。理论音高是一种音高标准,它定义了特定音高的频率。科学记音法只关注音名是如何标记的,也就是说,它们是如何在印刷本中指定音高,而不是固定地指定实际频率。因此,使用科学记音法来区分八度并不依赖于使用的音高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pitch-octave记音法看起来与科学记音法相似,但是基于另一种八度音阶约定,该约定通常与科学记音法相差一个八度。例如,某些MIDI软件使用“C5 ”代表中央C (MIDI编号60)。
目前的国际音高标准,使用A_4=440Hz作为标准,早在1926年就被音乐行业非正式采用,而A_4=440Hz在1955年成为正式的国际音高标准。在这个系统中,通常使用科学记音法来指定音高,而A_4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调整到其他频率,此时科学记音法仍然适用。
科学记音法避免了赫尔姆霍兹体系的各种派生符之间的混淆,后者使用相似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音高。使用科学记音法时,中央C ("middle C" )始终是C_4,而它则永远不会是其他音符。此记音法还避免了在视觉上区分四个撇还是五个撇的“烦琐”(赫尔姆霍兹记音法),以及会出现在编写中所涉及的印刷问题。
虽然记音法是用来描述可以听出来的音高,但它也可以用来指定非基音部分的频率。低于E_0或高于E_10^♭的音符不在大多数人的听力范围之内,尽管略微超出听力范围的低音音符由于其泛音在听力范围之内,仍然可以间接地以音高感知。举一个真正听不见的频率的例子,当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观测到压力波前沿(waves of pressure fronts)从黑洞中传播开来时,NASA描述其为每1000万年一次的振荡,相当于比中央C低57个八度的B_(-53)^♭ (3.235fHz["fHz" :femtohertz,等于〖10〗^(-15)赫兹])。
A_2的前16个谐波
赫尔姆霍兹记音法
赫尔姆霍兹记音法(Helmholtz pitch notation)是一种命名西方十二个音的体系。它是由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冯•赫姆霍尔兹(Hermann von Helmholtz)开发的,它使用大小写字母(a-G)和鬼畜撇号[, ']的组合来描述音列中的每个音符。
C音类(pitch class C of HPN)
赫尔姆霍兹开发了这个系统,以便在他的古典声学著作中准确地定义音高,《理论与音乐》(Die Lehre von den Tonempfindungen als physiologische Grundlage für die Theorie der Musik,1863)由AJ埃尔斯(AJ Ellis)译成英文,名为《论音调》(On the Sensations of Tone,1875)。他的概念基于德国风琴制作师为管子贴标签的做法,而这种风琴本身源自中世纪晚期至18世纪初使用的古老德国风琴制琴法。赫尔姆霍兹的体系被欧洲的音乐家广泛使用,且为《新格罗夫字典》(New Grove Dictionary)中使用的体系。在讨论声音与听觉系统有关的科学和医学方面时,科学家和医学研究员都曾广泛使用它,但如今在美国和法国的科学、医学领域中,它已被科学记音法所取而代之。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8389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