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21-02-19·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628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马毅 崔红霞
即兴华彩艺术(improvisation)是巴洛克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17和18世纪曾大放异彩,是那个时期音乐家手中的利器,用做完美呈现音乐的手段,直击听众的心灵。即兴华彩艺术在巴洛克时期发展至其艺术巅峰。我们作为现代人因此会好奇地问一句,为什么即兴华彩这门艺术繁盛于巴洛克时期?为什么不是古典或浪漫时期?因为“演说”是巴洛克音乐表演艺术的基石,而在18世纪即兴华彩的意涵是“音乐的演说艺术”。那个时代的音乐表演艺术,很大程度上遵循的是演说修辞的原则,如同用华丽深刻的词藻打动观众的演说家一样。这也难怪在巴洛克时期为何即兴华彩会成为音乐中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因为它以技巧所呈现出来的绚丽多彩的特点,刚好与演说中精妙遣词的特色吻合。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重心从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的结构上转移到单声部音乐的旋律上,这样一来音乐家有了更多的自由度以及在旋律上加入即兴华彩的需求。和人声的表现力相比,器乐相对音色贫瘠,不得不采取更多技巧性、变化性、多样性的手段来达到完美演绎音乐的目的。
不过在17和18世纪的巴洛克音乐作品中,作曲家基本上并不会将即兴华彩写在谱上,他们只提供简单美妙的旋律和记号。演奏者有着完全的责任和自由,靠自己的艺术审美、音乐领悟力、技巧能力,尽最大的努力用即兴华彩手法将音乐作品演绎得个性化和完美。为帮助演奏者提高即兴华彩的品位和技巧,那时出现了很多关于即兴华彩艺术的教材和作品。如意大利小提琴家科雷利的《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Corelli:Violin Sonata Opus 5)、意大利小提琴家塔蒂尼的《音乐的生动装饰》(Tartini:Traite des Agrements de la Musique)、德国长笛家匡茨的《古长笛演奏艺术指导》(Quantz :Versuch einer Anweisung sie Floete Traversiere zu spielen)、德国作曲家泰勒曼的《教学奏鸣曲》(Telemann:Sonata metodiche)等。巴洛克音乐时期即兴华彩的具体表现简单说来分为四种:1、节奏的特殊处理,2、弹性节奏的使用,3、强弱的层次变化,4、运音法艺术。当时有两种华彩流派,分别是意大利的自由华彩和法国的基础华彩。
即兴华彩艺术在16世纪或更早就已经在意大利出现了,不过在16世纪时才作为表演艺术被记录下来。早期的意大利华彩被称为“Diminution”意为“缩小”,它的意思其实是指将时值长的音符打散为更多的小音符。比如将一个两拍音符打散为两个一拍或四个半拍音符,原来的旋律会出现在被打散的音符中至少一次。由于“Diminution”改变了音乐的节奏律动,打破了旋律出现的规律,使得音乐听起来更加明快活泼,具有强烈的即兴特色。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8389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