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若茜
2018-02-07·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305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第二空间——米沃什诗选》译者周伟驰
米沃什说,我们毕生塑造我们的个人神话,越是早年的事其影响越持久。维尔诺这个供他成长、让他受到早年教育的小地方,几乎给予了他一生看待全部问题的角度和态度——世间政权的交替、种族的迫害、纳粹主义、社会主义,关于一切,米沃什的观点始终以有神论的人道主义背景作为支撑,并在他终其一生的写作中体现出来。94岁的米沃什去世,他毕生最后一部诗集《第二空间——米沃什诗选》出版,在这部诗集中,他的思考坐标以最为直接的方式展现出来。
写作这本诗集时,诗人的年龄已逾九十。这意味着他的书写几乎不可能离开思考时间、生活、写作的意义,并以生与死作为中心主题。在米沃什对这些问题思索和写作中,神学是牵涉所有问题的主轴,生死作为宗教的核心问题出现,诗集中绝大部分的诗都与神学有关,它们围绕着神的论证、恶的来源、原罪、进化论、神迹等等问题铺展开来,其中一首原文近500行的长诗干脆就叫作《关于神学的论文》。
在米沃什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内心的纠结,这本诗集的译者、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周伟驰把它称为“心脑矛盾”,心灵上觉得应该有一个上帝来保证最终正义,但理智又告诉他上帝的存在难以证实,这样的矛盾在欧洲人中普遍存在。具体到米沃什,一方面,在十六七岁就读到过进化论,现代理论使他无法被全然圈禁在传统的宗教观点中,但另一方面,他坚持参加教会活动,并认为自己应该待在传统的教会里面,因为那里的人性显得更加醇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更加坦诚。米沃什曾说:“人们去教堂是因为他们是彼此分隔的人。他们希望,至少有片刻时光,能从那包围着他们并被称作唯一真实的现实中脱身,进入到另一种现实之中。日常现实坚硬,野蛮,残酷,难以忍受。”
发表文章1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709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